廣澤尊王姓郭名洪福,五代十國人,公元922年2月22日出生於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詩山,相傳是唐代汾陽王郭子儀的後裔。自幼父母雙亡,由家境貧困的叔叔代為扶養,後來他到地方的富豪家中當牧童,負責放牧牛羊。他所飼養的羊不但又壯又肥,甚至在主人把羊賣掉以後,次日羊群數目仍然不減,鄉人嘖嘖稱奇。但是主人生性刻薄,並未因此善待他。
有一日,該富豪請了一位地理師來到家中看風水,對該地理師也非常刻薄,因此地理師雖明知羊捨為一塊吉地,卻存心不告知該富豪,而轉而暗示給忠厚善良的郭洪福,告知他:‘將父母葬於此吉地,日後必有異人引度他升化’。郭洪福暗照地理師的話去做後,果然受到異人指引,找到一塊磐石後,坐在上面心神專注地坐禪,不久他就升天化做神仙了。
附近的民眾們得知後,就為他建了一個小寺,也就是最早的鳳山寺,該寺也不時顯現靈跡,對於保國安民,大有貢獻。清朝同治皇帝受他的善行感動,特別敕封他為‘廣澤尊王’,並賜官帽和蟒袍,以示尊崇。該小寺經過多次改建後,變成了一座大寺院,
而且成為泉州府人的信仰中心之一。
廣澤尊王的神像造形十分特殊,由於他是在十多歲童年之時升天成佛,所以神像造形上都是以其幼童的面貌出現,看起來少年老成,可愛親切中帶著些許威嚴,十分特別。頭載官帽,身著蟒袍,右腳做打坐狀,左腳下垂,是由於坐化升天時左腳遭叔叔拉扯住,迄今神像均以單腳打坐。
民間有關太保的傳說,廣澤尊王與妙應仙妃結婚後,每當夜裡傳出嬰兒哭泣聲,隔天就會看見地上的鋪石如婦人懷胎般的隆起,於是廟祝採集隆起的石塊塑像,稱為太保,童稚的造形則與廣澤尊王如出一轍。‘十三太保’,有傳說是尊王的部將,有的則說是尊王的兒子。廣澤尊王也稱‘保安尊王’,據傳廣澤尊王姓郭,所以又稱‘郭府聖王’、‘郭王公’或‘聖王公’。為福建泉州地區的地方保護神。而廣澤尊王有十三個兒子。
一說廣澤尊王姓郭名干,清代泉州人,秉性忠孝,時感國家危難,有一天,外出後就一去不返。後來,發現他坐在松樹上,叫他也不答應,與死者差不多,經過數個月,仍保持正常的體溫,百姓們都信他為神,其間,有人向他膜拜,居然如願以償,於是大家集資建了一座小廟,把他的遺體奉祀在廟裡。不久,地方上發生乾旱,大家到廟裡祈雨,非常靈驗,朝廷就封他為廣澤尊王。據傳雍正帝為太子時,患了天花,病勢危篤,夜裡有人送降痘丹藥,雍正服後問他姓名,送藥的人自稱‘泉州郭干’,說畢就不見其人,第二天,雍正果然病勢好轉,病痊以後,派人到泉州查訪,始知郭干就是廣澤尊王,致又加封保安廣澤尊王。但奉祀廣澤尊王的南安詩山鳳山寺已建寺過千年,與此傳說時間並不吻合。
福建泉州南安藉人移民台灣時,都以廣澤尊王為守護神。除了在家中供奉尊王神像外,目前台灣規模較大的廣澤尊王廟,計超過了三十所,以台南市的西羅殿、永華宮較著名,在北部桃園市的鎮撫宮頗具規模。廣澤尊王廟,大都稱鳳山寺,這是承襲福建泉州南安人供奉廣澤尊王的鳳山古寺之名而來。
每年農曆八月廿二日或二月十三日,都是廣澤尊王的祭日,在此日信眾都會舉行隆重的儀式來祭拜他。而台灣地區及泉州、晉江地區很多信眾均會組團專程赴南安詩山鳳山寺誠心拜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