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諸神:七娘媽、七星娘娘

華夏諸神:七娘媽、七星娘娘

華夏諸神:七娘媽、七星娘娘

華夏諸神

七娘媽

相傳七娘娘是天帝的第七掌珠,尊稱為‘七娘媽’、‘七星娘娘’。

七娘媽是兒童的保護神,特別是女孩子。

農業社會時代因為勞力的需要,一般家庭都養育許多子女,為了讓每個子女都平安長大,許多父母將子女送給七娘媽或靖姑娘媽、佛祖等神作契子,祈求神明保佑孩子‘好搖飼’。凡給七娘媽作契子的孩童,在七夕黃昏須在門口設供桌準備雞油飯、胭脂水粉、鮮花、刈金、婆姐衣等祭品,並以銅錢繫上紅絲線掛在孩童頸部,稱為‘掛志’,此後每年七夕都須拜七娘媽並更換紅絲綿以示‘換志’,直到十六歲‘脫志’、‘出花園’為止。

民間俗信,十六歲以下的兒童都受到七娘媽的護佑,所以嬰兒出生滿週歲前,即由母親或祖母抱到寺廟去祈願,並用古幣、鎖牌、銀牌,串上紅絨線為絭,繫在頸上,直到滿十六歲時才在那年的七月初七拿下。

七娘媽的信仰,在閩南及客家兩個方言群中又有著不同的傳說。

閩南的傳說中織女的姐姐們由於同情牛、女兩人被王母娘娘拆散,便暗中保佑那兩個孩子,使他們平安健康的長大。由此才發展出七娘媽是兒童保護神的說法。為人父母者,為了能讓神保佑其子女,就把子女送給七娘媽為義子或義女,稱為‘拜契’。

客家人也有‘拜契’的習俗,但是原因截然不同:相傳七星娘娘有七位,自從織女離開後,只剩下六星在一起,由於沒有固定祭祀的廟,所以在神格上屬於‘閒神’,平時下凡來游游閒閒。相傳七星娘會抓人小孩,因此八字低的就給她作契子,以保平安。客家人祭祀七星娘時也不用‘七娘媽亭’,而是一張印就的‘七星娘圖’,以香爐壓住。為子女求七星娘絭的父母須手持杯茭,口念:‘紅(白)花枝某姓某名,身體欠安,容易驚嚇,現在要作你的契子,帶你的絭,以後若有遇到,就不要隨便摸他,如蒙允許,請賜一杯茭’。直至七星娘允許‘聖盃’為止。

民間信仰七娘媽者,皆於七夕此日黃昏供祭。供品有軟粿、圓仔花、雞冠花、茉莉花、樹蘭、胭脂、白粉、雞酒油飯、牲禮、圓鏡。必不可少的還有一座紙紮的七娘媽亭,家有剛滿十六歲者,特供粽類、麵線。祭後,燒金紙、經衣、並將七娘媽亭焚燒,無法焚盡的竹骨架丟至屋頂,此稱‘出婆姐間’(婆姐,傳即臨水宮夫人女婢),表示該孩童已成年。胭脂、白粉一半丟至屋頂,一半留下自用,據稱可使容貌與織女一樣美麗。

祈願時一般都會宣誓:‘子女如果能順利長大,等到子女年滿十六歲成年時,我一定以豬、羊等為供品祭拜,或演戲娛神,或捐款給慈善事業。’等到子女十六歲成年時,就要在七月初七這天還願,從此才算脫離七娘媽的保護,稱為‘脫絭’。

家中有十六歲的子女則要做‘十六歲’的儀式,由雙親捧著七娘媽亭(又稱七星亭),立於神案前,年滿十六歲的子女由亭下匍卜穿過,男孩起身後須往左繞三圈,稱‘出鳥母宮’,女孩則往右繞三圈,表示‘出婆媽’,如此便表示孩子在七娘媽的佑護下,已經長大成人。然後再將七娘媽亭投入火中,奉獻給七娘媽。

有些人的外婆家在做十六歲的儀式時還準備衣服、手錶、項煉、腳踏車等物品,為其男女外孫做十六歲。過去的中上人家在祭拜完七娘媽後,還要設席宴請親友,大事慶祝一番。

此外,七娘媽還能授予子女給無子女的家庭,有子女的則能治子女的病。有許多母親還讓孩子認七娘媽為乾媽,以保祐孩子平安長大。

七娘媽亭是以竹片、和紙糊成,有一層、二層、也有三層,通常與金紙、經衣一併焚燒供獻,此稱‘出婆姐間’,表示子女成年。

農曆七月初七為七娘媽生辰。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華夏諸神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