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神’之稱,出於《三教搜神大全》一書。
財神,身穿金紅二色官袍,飽滿的身形,福氣的面相,和譪、慈祥的笑容,手執元寶、如意,寓意帶來財運,相信是民間信仰中最受歡迎的神,俗語說:‘有錢能鬼推磨。’錢財雖是身外物,無錢郤是萬萬不能,老百姓決不會希望自己‘成世窮’,錢財當然不怕多,只會嫌少。
追求財富是人類共同的願望,尤其在貧窮的民間社會,財神原為物神,但是由於其賜人財帛,給人美好的生活,所以成了願望之神,與喜、貴、壽、子等神一樣,成為福神。崇拜‘財神’,希望能通過拜神而得到神保佑而發大財,因而財神多多益善,在俗信者心中,認為所拜的財神越多,財源就越廣。
財神的種類很多,主要是物神人格化之後,有名的理財專家和富有的名人,都成了人們崇拜的財神,並且,特別地敬奉虔誠,常見的財神有文武之分。
民間所供奉的財神不止一位,且有以下幾種:
文財神:福、祿、壽、喜、財、比干、范蠡。
武財神:關羽、趙公明。
正財神:趙公明。
偏財神:五路財神、土地公。
時下亦流行拜以下財神:
黃財神:
膚色金黃,右手持寶珠,左手持吐寶蒙鼠,右腳輕踏海螺寶;可求財得財。
白財神:
身穿天衣,右手持寶棒,左手持吐寶鼠,騎在碧龍之上;拜者求財得順境。
黑財神:
右手持嘎巴拉顱器,左手持吐寶寶鼠;右腳曲,左腳伸直,站在蓮花月輪之上;可求取橫財。
財富天王:
金身金黃,頭戴寶冠,右肩為日,左肩為月,財寶無盡,右手持寶傘,左手持吐寶鼠,坐伏地的獅頭上,拜者可令財運及事業轉順。
財神的世俗化:
財神在民間是一個晚出的神。中國人長期處於農耕社會,對於財富的追求比較淡薄,所以長期以來財神的觀念不明確,財富的職司被賦於許多神靈,甚至於可以說是一切神靈。到了唐代未葉,過年習俗中才出現了請祿馬和財馬。古代重祿,因為得功名獲官職,便有固定的俸祿,所以財富也包括在祿中,現在財與祿同出現在民俗中,說明中國人對財的重視開始上升。財馬,也就是財神的象徵。到了明代,財神的職司才明確定在幾個神祇的身上。
自古以來,民間的觀念,多半是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或是所謂的‘重義輕利’等士大夫觀念。這種想法,是在古代的封建農業社會裡洐生的,或許行得通。但隨著社會的變遷,逐漸由農業社會,轉變成為工商業的社會,不同的生活方式,改變人們不同的世界觀,進一步也和宗教信仰產生了關聯性,並從農神信仰,演變成財神信仰,這無疑是與整個社會下層的經濟生產方式有關係。
除了經濟的變遷之外,財神信仰也和市民階級的興起有關,當新生活方式來臨的時候,自然有新興的信仰產生。所以,財神信仰也就應運而產生,並逐漸和宗教信仰脫離,在民間自成一格。
中國傳統封建觀念,有所謂的‘士、農、工、商’四大階級,在這四大分類中,商人是排名最後,也是古代人最瞧不起的一類人,而‘奸商’一詞,也就成為人們對於從商者最大的眨抑。
不過,透過財神的信仰,商人把財富的追求正當化,並且合理化‘無奸不成商’的行為。另外,透過宗教觀念對於人們的灌輸,也可以改變人們對於傳統商人的看法,並將逐利變得正當且有規範可循,讓商業貿易正常運作,這是財神信仰對於社會最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