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古剎潭拓寺天王殿,有一副膾炙人口的楹聯,聞名遐爾: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彌勒佛又稱‘布袋和尚’、‘彌勒菩薩’、‘彌勒’,俗姓阿逸多,意思是無能勝,為三世佛之一:過去佛燃燈佛、現在佛釋迦牟尼、未來佛彌勒佛。因為他擅長修慈悲心,常入慈定,故名慈氏。後來成為釋迦牟尼佛的弟子,但他卻先於釋迦入滅。入滅後到兜率天內院做‘補處菩薩’,即未來佛。兜率天是彌勒的樂園,這裡的一晝夜,相當於人間四百年,此天有內外兩院,外院是諸佛的公園,內院是彌勒寄居的淨土。彌勒淨土之所以殊勝,是因為它不像其它的佛國淨土,距離我們的娑婆世界很遠。兜率淨土在欲界,發願往生的人,不一定出家,不必一心不亂,只要受持五戒,常常參加八關齋戒,作福行善,就可以往生了。而補處就是‘候補佛修息所’的意思。釋迦牟尼佛的母親摩耶夫人死後即往生於此。彌勒菩薩既然是釋迦的接班人,為了做好準備,當然要住在‘候補佛修息所’。釋迦牟尼佛曾預言,說他要在兜率天住四千年(人間五十六億七千年),然後下生補登佛位。
彌勒佛出生於印度波羅奈國,跟隨舅父阿波離申修行。後來親近佛陀,佛陀為之授記,將來在龍華樹下三會度眾,成為末世眾生美好的希望。彌勒的修行有一特色:‘不修禪定,不斷煩惱。’他發願在世間常行佈施,給人慈悲,重視持戒,內觀智慧,不急於像小乘人一樣只求自我的了生脫死。
《彌勒上生經》、《彌勒下生經》、《彌勒大乘佛經》是為彌勒三部經。《彌勒上生經》主要講彌勒上生兜率天的事跡,在兜率內院說法的情況。《彌勒下生經》主要敘述在未來世,彌勒菩薩將從兜率天生,再次降生我們這個世界,然後成道說法度眾。
民間傳說彌勒佛於五代時下凡投胎至明州(今浙江)奉化縣,生時滿屋紅光,但母親因難產而死,父親抱著他失聲痛哭。金山寺住持法明禪師,是阿羅漢轉世,這天正在佛堂坐禪,忽然心緒大亂,難以入定,就信走出寺散心。經過一戶人家,忽然傳出一陣哭聲,他連忙入門察看,知道這嬰兒來歷不凡,於是徵得父親同意將孩子抱回寺院撫養。長大後收他為徒,賜法號‘契此’。
廟宇供奉的大肚彌勒,並非是佛教三世佛中的未來佛彌勒,而是布袋和尚──契此。契此長得矮胖,肚子奇大,且行為怪異,天要下雨的時候便預先穿濕布鞋,天晴時則穿木屐,常用竹杖挑著大布袋在街上化緣,凡所需的用品都裝於布袋內,因為出門經常布袋不離身,所以人稱‘布袋和尚’。
後梁貞明三年,當端坐在獄林寺盤石上示寂時,說道:‘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不自識。’因此布袋和尚被世人信仰為彌勒佛的化身。一直到現代,中國、日本、韓國各地,不論禪門,都安置形似布袋和尚的坐像,普遍被稱為彌勒菩薩。許多供奉彌勒菩薩的寺院,常有對聯寫著:‘大肚能容,容卻人間多少事;笑口常開,笑盡天下古金愁。’
據明代朱國楨《湧幢小品》卷十八所載:‘布袋和尚,唐僧,閩人。或問年幾何,曰:此袋與虛空齊年。化後,復見於東陽。’
相傳佈袋和尚常常高歌:‘只個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靈物,縱橫妙用可憐生,一切不如心真實。’‘萬法何殊心何異,何勞更用尋經義。’
這位‘冒牌’的彌勒佛,千百年來取代了佛教中正統的彌勒佛而名揚四海,婦孺皆知。而佛教中真正的彌勒倒鮮為人知。‘正統’的彌勒造像,身著菩薩裝,常戴天冠,又稱天冠彌勒。
民間認為,彌勒佛為兜率天淨世界之主,其形象有三十二相,變化多端,除了布袋和尚外,其他形象世人皆不識。而民間亦喜歡彌勒佛喜氣洋洋,笑口常開,肥頭耷耳,袒胸露腹,手掐串珠,箕踞而坐,大肚滾圓的形象。
農曆正月初一是彌勒佛誕辰。
古剎寺院之中,有歷代文人雅士潑墨揮毫撰寫出意味雋然,極之妙趣的楹聯。
北京潭柘寺彌勒佛龕兩邊的對聯: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四川樂山凌雲寺的彌勒佛前的對聯曰:
笑古笑今,笑東笑西笑南北,笑來笑去,笑自己原來無知無識;
觀事觀物,觀天觀地觀日月,觀上觀下,觀他人總是有高有低。
四川峨嵋山靈巖寺對聯:
開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大肚能容,容天容地,於人何所不容。
四川峨嵋山洪椿坪彌勒佛堂聯云:
處世何妨真面目,對人總要大肚皮。
四川成都附近的新都寶光寺彌勒佛前有一聯云:
你眉頭著什麼急,但能守份安貧,便將得和氣一團,常向眾人開口笑;
我肚皮這般樣大,總不愁穿慮吃,只因可包羅萬物,自然百事放寬心。
山東濟南千佛寺彌勒佛前的對聯是:
笑到幾時方合口;
坐來無日不開懷。
杭州靈隱寺天王殿彌勒佛像兩側的對聯:
峰巒或再有飛來,坐山門老等;
泉水已漸生暖意,放笑臉相迎。
福建福州鼓山白雲峰湧泉寺彌勒佛前對聯:
笑呵呵坐山門外,覷看去的去來的來,皺眼愁眉,都是他自尋煩惱;
坦蕩蕩的布袋中,無論空不空有不有,含脯鼓腹,好同我共樂昇平。
台灣高雄市壽山龍泉寺大雄寶殿彌勒像和台中市大雄寶殿彌勒像兩旁的對聯:
大肚能容,了卻人間多少事;
滿腔歡喜,笑開天下古今愁。
相關內容: 彌勒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