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又是個大教育家,在中國教育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在奴隸社會只有貴族子弟才能享受文化教育,孔子認為這樣太不公平,他認為每個人都有接受文化教育的權利。孔子創辦私學,學生有貴族子弟,也有平民,據說他的學生有3000人,其中最優秀的有72人。孔子講學的地方,有庭院、有臥室、有講堂、有郊外,有時在旅途中的馬車上就講起學問來。他和學生們一起生活,勤勤懇懇地教育學生,得到學生的尊敬。
孔子的教育思想非常豐富。他教育學生,只有通過艱苦的學習才能學到知識。他說「我非生而知之者」,意思是連我這個老師也不是剛出生就有學問的人。他要求學生學習要有老老實實的態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就是說不要不懂裝懂。他提倡「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意思是反覆溫習以前學的知識,才能獲得新知識。他還用「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個比喻,教育學生要虛心向別人學習。
在教學方法上,孔子提出了「因材施教」的主張,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不同水平,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孔子的這些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記載在《論語》一書中,這些可貴的教育方法,對今天的教學還有一定的意義。
孔子重視學問,但是看不起生產勞動,他反對學生耕田種菜,認為這些事是沒有出息的,這是很不對的。
孔子死後一百多年,孟子繼承了他的思想和學說。孟子也像孔子一樣,從事教育、廣收學生,周遊各個國家。後世把他們合稱「孔孟」。孔子和孟子的儒家思想,後來在封建社會被統治階級利用,成為維護封建制度和統治人民的精神工具,並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孔子因此也成為封建時代的大聖人,受到人們的崇拜。
相關內容: 漢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