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節日 漢族中元節為何又叫鬼節

漢族節日 漢族中元節為何又叫鬼節

漢族節日 漢族中元節為何又叫鬼節

民族文化大全

中元節又稱「鬼節」或「盂蘭盆會」。「中元」之名起於北魏,有些地方俗稱「鬼節」、「施孤」,又稱亡人節、七月半。根據古書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

「中元節」,桂東人稱之為「鬼節」,俗稱「七月半」(有些地區為十三或十四)。在桂東的習俗中,「七月半」是清明節之後的另一重要的祭祀時節。其最大的差別就在於:清明節往往聚族而祭,「七月半」大多是一家之祭。到了晚上,家家戶戶還要在自己家門口焚香,把香插在地上,越多越好,象徵著五穀豐登,叫做「布田」。有些地方有放水燈的活動。所謂水燈,就是一塊小木板上扎一盞燈,大多數都用彩紙做成荷花狀,叫做「水旱燈」。人們認為,中元節是鬼節,也應該張燈,為鬼慶祝節日。不過,傳統觀念中人鬼有別,人為陽,鬼為陰;陸為陽,水為陰。所以,上元張燈是在陸地,中元張燈是在水裡。

在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中,清明在驚蟄之後、谷雨之前。這時在地下蟄伏過冬的蟲蛇開始驚醒復甦,花草樹木開始發芽生長,雨季即將來臨。在這個時節去掃一次墓,驅趕蟲蛇,清除雜草,疏通排水溝渠,以免先人陰宅受到驚擾和水浸,這是清明掃墓的主要目的。

祭祖節在陰曆七月十五日,所以簡稱為「七月半」祭祖。那時盛夏已經過去,秋涼剛剛開始。祭拜的儀式是在傍晚時分舉行。平常日子要對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動先人的牌位。到「七月半」祭祖時,則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請出來,恭恭敬敬地放到專門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供上食品。

    有先人畫像的,也要請出掛起來。祭拜時,依照輩份和長幼次序,給每位先人磕頭,默默禱告,向先人匯報並請先人審視自己這一年的言行,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江南水鄉的「七月半」祭祖活動中的一個特點是吃毛豆。那時毛豆剛熟,用鹽水煮上一大盆,祭奠完了以後,就著初涼的秋風和明亮的月色,一邊吃毛豆,一邊聊天,正是:

秋風送爽心適閒,更有新烹毛豆鮮。

父輩頗能知故事,一壺老酒話當年。

我國的鬼節文化源遠流長,我以為鬼節祭祀,不能簡單看成是迷信,實際上是民間的一種宗教活動。「鬼節」是因傳統美德的孝心而起的。一個民族的習俗和傳統,都是某種文化和觀念的反映。中國過去的上墳掃墓,過年燒紙和「七月半」祭祖,其基礎都是道教關於陰間與陽世的觀念,這在華夏這片土地上曾經傳播延續了上千年。只是到了近代,人類文明從地域性向全球性過渡,在不同的地域性文明之間發生接觸、碰撞和消融,情況才起了變化。

    因為血脈的召喚,感情的延伸,以及對自己未來的提醒,都賦予了鬼節豐富的人文內涵。即使年代不同了,燒去的禮物也不同了,但永遠捎不完活著的人對故去親人無盡的綿綿哀思和深深的懷念。

    即使親人活著的時候,有不孝順或照顧不周的情況,在上墳燒紙的時候,念叨幾句,也能求得心理的一種平衡。也許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們文化程度的提高,人們會找到更好的紀念先人的辦法,但對先人的祭奠和追思,卻是什麼時代都不可缺少的。

相關內容: 中元節節日漢族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民族文化大全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