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農曆七月十五,也就是中元節,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中元節的相關內容。
中國人,講究認祖歸宗,不忘根本。所以自古以來,中華民族的信仰體系裡,就有一個內容,是講,對祖先的崇拜。怎麼崇拜呢?很簡單——祭祀。
現在的傳統節日裡,涉及到祭祀祖先的,有四個:除夕、清明、重陽,還有一個中元節。前三個,不用多說,大家都知道,知名度太高了。
跟它們比起來,中元節感覺就要差那麼一點點,至少,這個傳統節日顯得不是那麼喜慶,甚至還有點淒冷的味道。
中元節這個節日源自於道教,是專門用來祭祀先祖和已逝的親人,根據道教傳說,七月十五這一天,地府會打開鬼門,所有鬼魂都可以回到人間。
有主的魂靈回家,無主的孤魂就四處遊蕩,所以家家戶戶都要進行祭祀魂靈的活動,道觀也要舉行盛大的法會來普渡亡魂,因此,中元節又被人叫作「鬼節」,老百姓甚至用「七月半,鬼門開」這句俗語來形容中元節。
其實,在中元節形成之前,先秦時期就已經有「七月半」祭祖的傳統,那時候的古人認為,糧食豐收是因為祖宗顯靈和先祖的保佑,所以他們會在七月中旬舉行祭祀,向祖先報告當年的收成,然後祈禱來年能繼續獲得神靈的庇佑以求豐收。
後來,佛教傳入中國,帶來了盂蘭盆節。佛經中有一個「目連救母」的故事,說在七月十五這天,佛寺舉辦盂蘭盆會幫助目連,解救了他在地獄受苦的亡母。
然後南北朝的統治者,非常喜歡「目連救母」裡面的孝道觀念,就大力宣揚盂蘭盆節,還把它變成了一個民俗節日,這也體現了古代社會「以孝治天下」的儒道思想。
道教的中元節,就是在盂蘭盆節的影響下產生的。在之後的發展裡,人們把佛、道法會,還有秋後祭祖的傳統融合在一起,把七月十五作為固定的日子,專門在這一天追祀祖先、祭拜祈福。唐朝的時候,道教興起, 「中元節」被正式確立為這個節日的名字,一直用到了今天。
當然,中元節的民間習俗和講究也很多。比如說祭祖,七月半這天,人們相信祖先的魂靈會回家探望,所以他們要提前準備好各種祭品沿路焚化。
人們擔心祖先在地下過得不好,於是就會把各種寓意的紙包焚燒後送給亡魂,當然同時還會順帶焚燒一些送給各路孤魂野鬼。中元節在戶外焚紙燒香實際上也是「老吾老及人之老」的一種精神延續,孤魂野鬼雖然是別人家的,但同樣可以得到人們的祭拜。
還有的地方,有在中元節放河燈的習俗,人們希望通過河燈的光芒,可以幫祖先照路,這樣就不會走錯。
除此之外,民間也有不少禁忌,比如說在中元節忌夜遊、忌喊名字、忌拍肩膀等等,這些看似迷信的做法,其實主要是考慮到這個節日的特殊性,祭祀活動一般在夜間舉行,比較容易驚嚇到別人,特別是孩童。
其實,時代的發展,給中元節賦予了很多意義。但不管怎麼變,文化核心是一致的,都是敬畏先祖,崇尚孝道。
相關內容: 中元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