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廟位於山東省曲阜市南門內,是奉祀孔子的廟宇。全國各地保存了許多歷朝歷代的孔廟,尤其是以孔子的故鄉——曲阜的孔廟規模最大、時代最早,它與孔府、孔林並稱「三孔」,是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代漢族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
評劇是我國北方地區的一種地方戲,在華北、東北及其他一些地區流行很廣,是廣大人民所喜聞樂見的劇種之一。評劇原名「平腔梆子戲」,俗稱「唐山落子」, 「蹦蹦戲」。1910年左
禮樂的表達需要有一定的形式,玉帛薦獻、進退揖讓;黃鐘大呂、干戚羽旄是禮樂之美,但是欣賞盛美的儀式並不只是為了滿足耳目之歡,更重要的是要體會禮樂文明引領人向善的本義。
二月二,古代稱之為中和節,俗稱龍抬頭。民間傳說,每逢農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所謂龍抬頭指的是經過冬眠,百蟲開始
那些幾乎被遺忘的古代漢族習俗 周代(鄭國) 踏青 溱洧河畔鐘鼓交,踏青遊人樂陶陶。紅男綠女佩香草,兩情相悅贈芍葯。 《詩經·鄭風》有一首民歌《溱洧》,其中說:一對青年男女
農曆二月二日,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民間習俗春龍節來到,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家家戶戶打著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到 家裡便點燈燒香、上供,叫「引田龍」。這一天家家
漢族分佈地區廣,傳統民居依地區不同而產生不同式樣。 1.華北民居 華北平原漢族傳統民居建築,多數是平房,房屋結構以木柱托梁架檁,支撐椽條和輕瓦屋頂,以青磚牆、生磚牆、石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由唐高祖李淵建立起來的強大王朝,它與漢朝同成為中華民族中興的兩個時代,並以其前所未有的輝煌與繁榮開創了中國的新紀元。 隋朝末年,當隋煬帝四處攘
漢族舞蹈通常與唱歌或器樂結合,稱為歌舞、樂舞。 先秦舞蹈可分為四類: (一) 表現農業生產活動的舞蹈,如《葛天氏之樂》。舞者三人,執牛尾踏舞步而歌,歌舞共八段:第一段
說到漢族的舞蹈,顧名思義,就是要介紹漢族的傳統舞蹈,漢族舞蹈的歷史悠久,而且種類也非常多,所以就算在相同的種類舞蹈,在不同的地區也能夠演繹出不一樣的風格。接下來漢
(一)泡茶道茶藝 泡茶道茶藝包括備器、選水、取火、候湯、習茶五大環節。 1.備器:泡茶道茶藝的主要器具有茶爐、湯壺(茶銚)、茶壺、茶盞(杯)等。 2.選水:[明清]茶人對水的講究比
農曆的二月初二,俗稱龍抬頭。民間傳說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抬頭的日子,這天也叫春龍節。河北民俗協會的會長袁學駿說,龍抬頭是中國古代農耕文化對於節令的反映。 袁學駿說,二
在中國古代,在飯、菜的食用上都有嚴格的規定,通過飲食禮儀體現等級區別。如王公貴族講究「牛宜秩,羊宜黍,像直穆,犬宜粱,雁直麥,魚宜漲,凡君子食恆放焉」。而貧民的日
中國的樂器裡,最亮麗的莫過於京胡,京胡是沒性格的演員,但它處處漂亮,是一種戲曲中的裝飾物,一個人在早晨的湖邊獨自拉京胡,你站在那裡仔細聽,就連一點點哀愁和喜悅都分
建築和園林的藝術處理,是處理空間的藝術。老子就曾說:「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室之用是由於室中之空間。而「無」在老子又即是「道」,即是生命的節奏。 中國的
西方學者曾將宋明理學稱為新儒學,有其道理。跟元典儒學和漢唐經學儒學相對照,宋明理學確有新的特點,新的精神。宋明理學新儒學之新,是通過一系列活的、有重要文化歷史價值
端午節由來的傳說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這裡僅介紹以下四種: 源於紀念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
春節,是農曆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這是漢族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曆,
漢族是我國也是世界上人數最多的民族。其歷史源遠流長、文化輝煌燦爛。 縱觀幾千年的歷史,漢族的服飾,在式樣上主要有上衣下裳和衣裳相連兩種基本的形式,大襟右衽是其服裝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