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來,漢族音樂的走向,表現為三個方面:(1)隨著封建統治被推翻,被清王族所繼承的、代表封建統治階級正統意識、政治上僵化腐朽、藝術上乾癟空虛的宮廷雅樂迅速被人們遺忘。(2)民間地方戲、器樂曲和曲藝如繁花盛開,得到空前發展。(3)西方音樂的基本樂理、西方歌曲及演唱形式、西洋樂器、新的記譜法等傳入中國,從音樂教育家們利用外國曲調填寫新詞,到創作學堂樂歌及群眾歌曲,從編排兒童歌劇舞劇到創作大型歌劇,漢族音樂逐步採用現代西方音樂的某些形式。
代表民族音樂正確方向的偉大變革,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革命運動中以及革命根據地發生的。變革的一方面表現為利用傳統的民歌、小調、戲曲、器樂曲和曲藝的形式來表達新的革命內容;另一方面表現為創作新的歌曲、歌劇時充分吸收民間傳統的曲調,使這些新作歌曲歌劇具有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而最根本的是,從革命時代的主題出發,譜寫了民族音樂的最強音。
近代以來,引進西方音樂理論和樂器,創作新的樂曲,是漢族音樂發展的一個重要內容。最早的新樂曲是在新辦的學堂裡教唱的新歌曲,稱為學堂樂歌。學堂樂歌的產生,起初是一些留學生用日本或歐美流行的某一曲調填詞編成的新歌,後來也有用民間小調填詞,或創作新曲的。著名的學堂樂歌如《中國男兒》、《何日醒》、《蘇武牧羊》、《木蘭辭》等。早期的音樂家教育家有沈心工、李叔同等。
之後,音樂家們努力探索創立民族音樂的道路,並運用西方音樂理論創作新的樂曲,著名的音樂理論家有王光祈、青主、豐子愷等,著名的新樂曲有歌曲《國民革命歌》(肖友梅曲)等,還有鋼琴獨奏曲《新霓裳羽衣舞》(肖友梅曲),以及大型聲樂套曲《長恨歌》(黃自曲)。
在革命根據地和工農革命運動中,群眾所唱的革命歌曲較多的用民歌、小調的曲調填詞。如《八月桂花遍地開》、《春耕歌》、《打破舊世界》、《婚姻自由歌》、《工農革命歌》、《劉志丹》、《送郎當紅軍》、《十送紅軍》、《吃牛肉歌》、《紅軍紀律歌》、《打開米脂城》、《紀念列寧》、《五三運動》、《十把扇子》等。著名革命家瞿秋白除了翻譯介紹《國際歌》之外,還親自譜寫了《赤潮歌》,彭湃同志也曾用當地民歌、童謠寫了許多革命歌曲,如《工農齊奮起》、《田仔罵田公》等,在群眾中傳唱。
抗日戰爭時期,中華民族處於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漢族首當其衝。一批傑出的音樂家精英曾經寫出大量歌頌人民力量、呼籲抗日救亡的群眾歌曲,如聶耳的《大路先鋒》、《義勇軍進行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打磚歌》、《碼頭工人歌》、《賣報歌》、《畢業歌》、《新女性》等,任光的《漁光曲》、《打回老家去》等、黃自的《抗敵歌》、《旗正飄飄》、《熱血歌》、《九一八》等、閻述詩的《五月的鮮花》,冼星海的《救國軍歌》、《在太行山上》、《到敵人後方去》等,以及組歌《黃河大合唱》、麥新的《大刀進行曲》等、劉雪庵的《長城謠》、孫慎的《救亡進行曲》等,張寒暉的《松花江上》等,孟波的《犧牲已到最後關頭》等,張曙的《壯丁上前線》、《丈夫去當兵》等,呂驥的《抗日軍政大學校歌》等,向隅的《紅纓槍》等,賀綠汀的《游擊隊歌》等,鄭律成(朝鮮族)的《八路軍進行曲》(《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延安頌》等,何士德的《新四軍軍歌》等。
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又有一批音樂家創作了許多革命群眾歌曲,如《團結就是力量》、《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跌倒算什麼》、《茶館小調》、《古怪歌》、《翻身道情》、《南泥灣》、《民主建國進行曲》、《解放區的天》、《咱們工人有力量》等,還有民間歌手創作的新民歌,如李有源的《東方紅》等。
創作富於漢民族音樂特點,用西洋樂器演奏樂曲,是近代漢族音樂的內容之一。著名的如鋼琴曲《牧童短篇》(賀綠汀)、《花鼓》(瞿維)、《中國民歌主題變奏曲》(丁善德)、《鋼琴絃樂五重奏》(馬思聰)等,管絃樂曲《民族解放交響樂》、《中國狂想曲》(冼星海)、《晚會》(賀綠汀)、《陝北組曲》(馬可)等。
編演新歌劇是近代漢族音樂發展的又一方面。最初是編兒童歌舞劇,如黎錦暉《小小畫家》,以後有獨幕歌劇如《揚子江暴風雨》(田漢編劇、聶耳作曲),還有如向隅等寫的《農村曲》、冼星海的《軍民進行曲》、任光的《洪波曲》、王洛賓的《沙漠之歌》、鄭志聲的《鄭成功》等。解放區的大型歌劇,如《白毛女》(馬可、張魯、瞿維等作曲)、《劉胡蘭》(羅宗賢等作曲)、《王秀鸞》(小流等作曲)、《赤葉河》(梁寒光等作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