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房一照壁 由三間兩層組成一個建築單元,即由三棟帶廈的房屋和照壁圍成一個院落,庭院中種植花木。正中為主房,比兩邊房屋高,在主房和兩邊房屋相交處各有一個漏角天井,組合成一大二小的三個院落,所以又稱「三合院」。這類民居在白族地區最普遍,給人以舒適華麗、綽約多姿的印象。院內各處裝修都用木料,極其豐富華麗,千姿百態,互相爭妍,其雕工技巧十分精湛。
四合五天井 由四棟帶廈房屋組成,有四個院落,其中四棟房屋中間的院落最大,每兩房子相交各有一個漏角天井,共四個,較小,故稱「四合五天井」。房子都為三間兩層樓房,正房較高。漏角天井都有耳房,有兩層。除大門外,有的人家習慣用一個漏角天井做人口小院,再在廂房山牆上開二門通達廂廓。在洱源、鄧川等地區,還將正房漏角的樓房作鋪子,面向街道,大小門可出入。在劍川、鶴慶等地區,有的將大門開在廂房次間上,以便安排寬敞的門廓。其他各地除無照壁外,與「三房一照壁」相同,注重內部裝修,富麗堂皇。
重院民居常以「三房一照壁」或「四合五天井」形式為 單元,根據不同地勢,作縱向或橫向的深入,以二至三單元組成重院。其體形規整、對稱、嚴謹、宏敞、是富裕之家常採用的民居建築形式。便於弟兄分居,滿足長幼有序、等級分明的白族傳統居住要求。
兩房一耳 又稱兩向兩房,即由兩方帶廈的房屋組成,一般正房向東,耳房問南,和相對的照壁與圍牆組成院落。在兩房相交處有一個漏角天井,沒有房屋的兩邊,多以正房相對的 一邊做照壁,耳房相對的一邊做圍牆(或蓋簡易房子作畜廄和廚房),組成三合院或四合院。
一房三牆 即由一方帶廈的房屋和三面圍牆組成院落,房屋左右兩邊各有漏角一個。這類民居主要為人口較少或經濟力量單薄的人家所建。 另外,居住在城鎮的沿街居民,建築房屋時,常以沿街一 面的房屋做鋪面。經營土雜百貨或開飯館,其房屋建築形式均 採取上述幾種形式。
相關內容: 白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