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理劍川,最富魅力的人文景觀便是以這裡為中心舉行的一年一度的石寶山歌會。 石寶山歌會是白族地區盛大的民族傳統節日,會期從農曆七月二十六日至八月初一。劍川,洱源,大
服飾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精粹和外在呈現,它所代表的,除了衣服的概念之外,更多的還是這個民族千百年來在文明進程中的歷史文化積澱、民族特性和人文氣息。在某種程度上,一個沒
由藍白兩色構成,出產於大理周城的扎染藝術,凝固的實際上就是當地自然的顏色——有時藍、有時呈墨色的點蒼山,洱海上空的月色。74歲的張亮宵坐在自家的織布機上紡布,這架和
白族姑娘頭上戴的頭飾上也有著「風花雪月」的含義。因為在白族少女的頭飾上,垂下的穗子代表下關的風;艷麗的花飾是上關的花,帽頂的潔白是蒼山雪,彎彎的造型是洱海月。因此,
三房一照壁 由三間兩層組成一個建築單元,即由三棟帶廈的房屋和照壁圍成一個院落,庭院中種植花木。正中為主房,比兩邊房屋高,在主房和兩邊房屋相交處各有一個漏角天井,組合
目前,關於桑植白族仗鼓舞的起源大致有三種說法。其一是「鬥爭說」,即仗鼓舞是白族同胞在抵禦壓迫勢力時,用手中的杵等勞動工具作為武器,將敵人趕跑後,手舞足蹈,慶祝勝利
白族三道茶,白族稱它為「紹道兆」。這是一種賓主抒發感情,祝願美好,並富於戲劇色彩的飲茶方式。喝三道茶,當初只是白族用來作為求學、學藝、經商、婚嫁時,長輩對晚輩的一
繞三靈是大理白族的傳統節日,是農閒時節白族民間自娛性迎神賽會,迄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每年農曆4月22日至24日,春秧插上,稻田翠綠,洱海周圍上百村寨的白族男女老少,濃裝
三月街又名觀音市,相傳南詔細奴羅時,觀音於三月十五日到大理傳經,因此每年屆時,善男信女們便搭棚禮拜誦經並祭之。三月街成了講經說佛的廟會。由於大理地處交通要道,古代
關於三月街的來歷,一說在南沼細奴邏時(公元649年一902年),觀音於夏歷三月十五日在今三月街的所在地傳授佛經。成書於明代的《白國因由》載:「善男信女朔望會集,於三月十五日
三百多年前,明代著名地理學家,遠遊蝴蝶泉後曾這樣描寫這種盛況:泉上大樹,當四月初即發花如蛺蝶,須翅栩然,與生蝶無異。又有真蝶萬千,連須鉤足,自樹巔倒懸而下及於泉面
白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早在秦漢至南北朝時期,已經有小部分白族人民將歌、舞、樂三者融為一體。在晉寧石寨山出土的青銅器之紋飾中有銅鼓舞、蘆笙舞、羽舞、鷺舞、盤舞、
2006年4月15日,「2006中國雲南(昆明)白族三月街」首屆白族洞經古樂展演暨學術研討會在雲南省圖書館舉行。出人意料的是,整個大廳座無虛席,過道還站滿了前來聽古樂的人們。在行雲
青姑娘節:農曆正月十五日 這天劍川縣甸南、羊岑等地的白族婦女都要參加活動,她們紛紛捐錢,聚會在一起,專門請人扎一個青姑娘的偶像,給她穿上白族的盛裝,把她抬到鞦韆架上
白族霸王鞭用約一米長的空心竹或扁形木條,鑿約十公分左右長的四至五個孔,每孔內裝二組銅錢,每組用二至三枚。舞蹈霸王鞭具有祈福的意義。大理的重要節日一般都少不了霸王鞭
白族通常習慣於日食三餐。農忙季節或節慶期間,則多加早點和午點,平壩地區的白族多以大米、小麥為主食;山區的白族則多以玉米、洋芋、蕎麥為主食。主食都以蒸制為主,常吃乾飯
白族性格外向、好客、尊老愛幼,在對人的稱謂前喜歡加個「阿」字表示親切和尊敬。白族訪友或探病時一般不選擇在上午,到農村遇到主人家有人分娩或有重病人時,進屋時應謹慎。
白族簡介 白族主要聚居在中國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餘散居於雲南昆明、元江、邱北、南華、麗江、蘭坪、碧江、維西、保山、瀘水等縣以及四川西昌、貴州畢節地區。人口11311
每逢節日,除必備節日食品之外,還要進行拜佛、祭天和敬祖等祭祀活動。年節最為隆重。自臘月起家家都要置辦年貨、殺豬、磨豆腐、舂餌塊和糯米粉。除夕時,各家主事人都要帶著
白族,最愛花花草草。在現實生活中,花草不僅是美化生活和點綴環境的有生命的畫,而且還是傳承民俗文化的載體和健身、治療疾病的良藥。鶴慶馬耳山鄉白族花食節的花食,別具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