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碗:葷菜類——紅肉、白肉、酥肉、千張肉; 素菜類——豆類、木耳、粉絲、五花菜(五花菜:由紅蘿蔔絲、百合、青菜桿絲、蝦仁、油炸豆腐絲組成)。 一座盤:由墊底和蓋頭組成。
洱海區域和滇地區域皆是白族原始文化和古代文化的兩大搖籃,也是祖國西南邊地最早的文化發祥地。大理州賓川縣白羊村遺址表明:約距今4000年前,相當於夏王朝早期,遠古白族先民
白族主要聚居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餘分佈於雲南各地、貴州省畢節地區及四川涼山州。由於自己的民族文化極具特色,因而也造就了獨特的白族婚戀習俗。 戀愛習俗 白族地區
洱源縣三營壩子位於峰奇靈秀、「一山望四海」的靈映山麓,每年農曆二月十五日都要舉行白族農家會。 二月十五白族農家會,又叫白族樹花會。這還有這樣一個傳說。 唐朝初年,自
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二日舉行的大理三月街是一個有著一千多年歷史的大理各民族物資文化交流的傳統盛會,古代又稱觀音市或觀音會。1991年,大理州人大常委會將這個大理各族
白族注重節慶,幾乎每節都有一至數種應景食品。如春節吃叮叮糖、泡米花茶和江齋飯;三月街吃蒸糕和諒粉;清明節吃涼拌什錦和「齋筵香」(炸酥肉);端午節吃粽子和雄黃酒;嘗新節吃新
春秋戰國時代,白族先民的「滇僰」墓葬形式,有豎穴土坑墓葬、甕棺葬、圓坑墓葬多種。祥雲大波那已有「干欄」式重型銅棺;彌渡苴力已有大量石板墓。 住在碧江的白族,死後不用
白族姑娘頭上戴的頭飾上也有著「風花雪月」的含義。因為在白族少女的頭飾上,垂下的穗子代表下關的風;艷麗的花飾是上關的花,帽頂的潔白是蒼山雪,彎彎的造型是洱海月。因此,
白族的很多文化都和漢族相同,但生活在怒江、獨龍江地區大山裡的白族與大多數白族的習俗差別很大。 以婚姻習俗為例,年輕人在婚前不受約束。家中的女孩子都有自己的閨房,雖然
牆是房屋建築的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白族建築中,不同部位的牆有不同裝飾風格和名稱。 按方位分有房牆、風火牆、圍牆等幾種。房牆是支撐房頭的主體,由石腳、底層、樓層三部分組
本主崇拜是白族獨有的一種宗教信仰。本主又叫本主神,白語稱「武增」,又稱「老谷」(男性始祖)、「老太」(女性始祖),各地還有「武增尼」、「增尼」、「東波」等。這些稱呼有祖
白族挑花工藝品。流行於雲南大理。系圍腰頭的帶子。帶端呈扁矛形,帶面由寬而窄,與腰頭加接處最窄。中老年婦女常用黑、藍色布料,少數用彩綢,較長且寬大。青少年女子喜用白
2006年4月15日,「2006中國雲南(昆明)白族三月街」首屆白族洞經古樂展演暨學術研討會在雲南省圖書館舉行。出人意料的是,整個大廳座無虛席,過道還站滿了前來聽古樂的人們。在行雲
門樓即大門,白族很注意修建和裝飾。大門的方位,正房面東的一般開在東北角,正房南向的一般開在東南角。大門的取向不能正對著堂屋,一般進大門後,要由西向南先轉一個 彎角進
在各家各戶滿栽滿插「關秧門」之後,不少白族村寨裡的老人,都要選擇一個「黃道吉日」,舉行一次祭祀土神的「春社」活動。 舉行「春社」活動的地方,一般都在位於山頭嶺角的寺
雲南大理氣候溫暖濕潤,土質肥美,適宜花木生長,繁花似錦,四季皆然。大理「風花雪月」四景,花是一絕。 白族是一個愛花的民族。「大理三干戶,戶戶養花」,山茶花,馬櫻花、
白族民間的「甲馬紙」,亦稱「甲馬」、「紙馬」,是一種木刻紙畫,是白族原始巫術禮儀尚遺民間的一種木刻作品。 甲馬紙以陽刻線為主,粗線接近於面,木刻後水墨印製,產生出線
在高度發達的白族文化體系中,白族龍文化作為一特殊的文化現象始終貫穿白族文化發展的整個過程,它以當事人和見證人的雙重身份接受和目睹著白族文化的形成和完善。在它身上體
白族民居講究內部裝飾,正房明間底層不論民居大小,都用6扇雕花格子門,其形式和比例尺寸已基本定型,普通雕花格子門市場上有售,新居落成後,買來裝上即可。大型民居的格子門
白族的住宅建築多為磚木結構的瓦房。平房結構多以「三房一照壁」為主,少數富裕人家也有「四合五天井」的佈局。「排架」(以一排柱子為主的屋架叫排架)承重,四柱落地。左右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