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是怎樣描寫王玉輝這個人物的?他有哪些故事?

儒林外史是怎樣描寫王玉輝這個人物的?他有哪些故事?

儒林外史是怎樣描寫王玉輝這個人物的?他有哪些故事?

歷史故事

王玉輝的主要事跡及人物形象

歌神張學友有一首《只願一生愛一人》的情歌,旋律優美,感人切切。吳敬梓筆下《儒林外史》一書中的老秀才王玉輝,他專注於讀書寫字,為了出版自己的寫的三本書,可謂殫精竭慮。倘或用歌曲唱誦其行為,只願一生為出書,可以形象的描繪出王玉輝的心境。

余大就任徽州府學訓導,王玉輝前去拜會。閒談中,王玉輝向余大介紹自己寫的三部書。這三部書為《禮書》、《字書》、《鄉約書》,都是些教人們知書達理的禮教和文化知識內容的教科書。王玉輝雖家境貧寒,但他挺有才學,他寫這三部書,初衷挺好,為的是教育他人,教化天下。

王玉輝的女婿病死了,他的女兒悲痛過度,要殉節。女兒的公婆兩個聽了兒媳婦這句話,驚得淚如雨下,認為兒媳婦氣瘋了,勸慰兒媳婦不要想不開。這時,王玉輝出人意料的同意女兒殉節,還說出一套「自古『心去意難留』」,這是青史上留名的事,並安排女兒與母親作別。公婆兩個和王玉輝的老婆都不同意女兒殉節,認為王玉輝越老越呆了。王玉輝則說「這樣事你們是不曉得的」。女兒執意殉節,王玉輝也堅決支持。真是父女一樣的,都夠固執的,為了所謂青史上留名,不惜赴死。

女兒癡迷於貞烈,餓了八日死了。倘若不是王玉輝的贊同,他的女兒不至於死不回頭。在家裡只曉得看書寫字的王玉輝,他滿腦子封建禮教,被這些禮教束縛,死板的尊崇。孔子雖然推崇周禮,但孔老夫子活學活用。孔子師徒周遊列國,他們被困陳國,斷糧七日。為了生存,當時孔子也是飢不擇食的,他吃了弟子不知何處討來的肉和飯。在脫離苦難之後,生活安定後,孔子方才拿起周禮說教,才講究「肉不方,不食;席不正,不坐。」王玉輝太死板,他的女兒死的太可惜,太不值得了。雖然,女兒被送入祠堂做了烈女,又能怎樣?人死不能復生,烈女終究是個虛名。通學人不過誇讚王玉輝生這樣好女兒,為倫紀生色。之後,眾人在明倫堂吃了酒,散了。此刻的王玉輝,已經迂腐的瘋癲了。

王玉輝如此做,他是傻了,老糊塗了。實則,王玉輝一點不傻,也不老糊塗。清貧一生的他,科舉不中,埋頭著書立說。女兒貞烈,使他成了烈女之父,有了名氣。如此,王玉輝要趁著人氣正旺,趁熱打鐵的出版那三部書了。的確,王玉輝和他的女兒,都按照和遵循《禮書》、《鄉約書》的。有了女兒貞烈事跡的廣告效應,王玉輝的三部書不愁無人理會。

為了出書,王玉輝來南京找虞博士、杜少卿、遲衡山、武正字等,這些都是當地的文士名流的,王玉輝在出書上,腦筋不壞,知道用名人效應。在南京,碰巧虞博士、杜少卿、遲衡山、武正字的都不在,王玉輝暫居在牛公庵。住的時間長了,王玉輝盤纏用完,他要回徽州,就把書子交給同鄉鄧質夫,希望鄧質夫代為轉交給虞博士、杜少卿、遲衡山、武正字等。三部書,是王玉輝嘔心瀝血之作,也是他唯一有機會成名的作品,看來是必須出版的。

王玉輝醉迷封建禮教,急切於出版自己的三部書。為此,他不惜拿女兒的性命作為賭注,來宣揚自己尊崇的禮教,推銷自己的書。他與前面偷梁換柱、沽名釣譽的蘧公孫、牛浦的目的一樣,都是利用出書這一方式,想在文人學士中出出名,博得他人的敬重。為此,蘧公孫險些牽連坐牢,牛浦則被牛布衣的老婆告到了官府。王玉輝代價最大,他的女兒因此殉節。吳敬梓接二連三的描寫那些依靠出書博得虛名的文人,已不單單的嘲諷意味,而是深刻的指出明清時期的文人的虛浮與社會風氣都已經壞骨子裡,難以救治了。

相關內容: 林外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歷史故事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