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中四大奇人的主要事跡
隨著歲月流逝,年歲大的如虞博士那一輩文士,生老病死的,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這樣《儒林外史》的故事,也漸進尾聲了。如此,在書的最後介紹了四個吳敬梓認為奇人,實則為胸無大志庸碌的小人物。
季遐年自小兒無家無業,總在南京的一些寺院裡安身。隨著和尚們吃住的,所幸寫一筆好字。他性情古怪,住在寺院,不勞動,吃現成的,寫字時還要和尚伺候,對和尚們態度粗暴,要罵、要打的。季遐年與魯迅筆下的孔乙己有相像之處。孔乙己也是無家無業,寫一手好字,但好吃懶做,坐不到幾天,便連人和書籍紙張筆硯,一齊失蹤。也許,魯迅先生閱讀《儒林外史》時,受季遐年故事的啟發,刻畫出孔乙己的特別個性。
脾性孤傲,做事信馬由韁,季遐年高興時啥事都好說,不情願時,任你王侯將相,大捧的銀子送他,他正眼兒也不看。下雪天拜訪朋友,季遐年穿了一雙稀爛的蒲鞋。朋友說,你寫一副字給我,我買鞋給你。季遐年不樂意,甩手而走。估計是季遐年寫的字在當地很有名氣,不易得到。季遐年的字在市面上也許是搶手貨,能賣個好價錢。朋友想藉機得到一副字,作為收藏。季遐年認為朋友在貶低自己,自己的一副字就值一雙鞋,因而憤然離去。回到天界寺,季遐年見到一匣子上好的香墨,這是施御史孫子送給和尚的,和尚不讓用。季遐年來了興致,他偏要磨墨寫字。
施御史的孫子施鄉紳派個小廝找季遐年到自家寫字,季遐年隨口一句的騙了那小廝。第二天到了施鄉紳家,季遐年一頓大嚷大叫,把施鄉紳罵的閉口無言,低著頭進去了。罵過之後,季遐年走了。真是奇怪了,季遐年與施鄉紳無冤無仇的,他為何罵人家?你不就是字寫的好嗎,用不著高人一等的大放厥詞。何況天下寫得好字的人多得是。季遐年由著性子隨便罵人,又一個禰衡式的人物。做事反打錘,與人擰著干,季遐年純粹刺頭一個。
賣火筒子的王太,他喜愛下圍棋。王太祖代是三牌樓賣菜的,後來家裡窮了,他靠賣火筒子謀生。那一日,妙意庵廟會,王太遇到了被稱為大國手的圍棋高手馬先生。馬先生前不久下博彩圍棋贏了二千多兩銀子,正春風得意。經過一盤對弈,馬先生輸給了衣衫襤褸的王太。真是人不可貌相,賣火筒子的王太是個圍棋高手。
開茶館的蓋寬,以前是開當鋪的,因為喜愛詩畫,他就與文士來往,酒肉款待,銀子相助。這是人的愛好使然。見到主人沉迷詩畫,夥計搗鬼,把當鋪的本錢漸漸消折了。為了維持生意,蓋寬賣完了家中的田地。賣田地時,蓋寬又受到欺騙,好地賤賣。長此以往,蓋寬的家道中落,窮的他十月裡還穿著夏布衣裳。蓋寬做生意與楊執中一樣,不善打理,被夥計搗鬼,生意虧本,關門大吉。蓋寬與窩在家裡讀書寫字的楊執中不同,他喜愛詩畫,愛結交文士,也把錢都花到這些人身上了。這一點,蓋寬又和仗義疏財的杜少卿相似。蓋寬賣了半年茶,次年三月間,有個人家出了八兩銀子束修,請他到家裡教館去了。此時蓋寬教私塾的工資和蒲松齡一樣多了。虞博士教私塾年工資為三十兩銀子,約二十年後,到蓋寬這裡只有八兩銀子,這也間接反映出當時的江南經濟不如以前繁榮了。
做裁縫的荊元,他閒來喜愛彈琴、寫字,喜愛作詩。朋友們對他這一愛好,不甚理解。荊元不以為然。荊元到清涼山和於老者在灌園,焚香撫琴。琴聲淒清宛轉,於老者感動的不覺淒然淚下。此後,於老者與荊元的交往更加密切了。
吳敬梓沒有長篇描寫他認為的四個奇人,也許是寫的厭倦了,他不願意寫了。閱讀《儒林外史》,可以看出所謂的儒林表面上是詩書禮儀,充滿了文雅和高尚情操,實則暗潮湧動,充滿了虛假與欺詐。為了官祿與金錢,為了面子與酒肉,儒林人士用盡心機,露出了醜陋的嘴臉,不遺餘力的使出了卑劣手段。杜少卿雖為好人善人,但他的行為存在瑕疵。王冕是吳敬梓推崇的完美人物,然而他是脫離世俗,隱居世外。王冕這樣的完美人物,現實中是不會存在的。
相關內容: 林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