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敬梓是怎麼寫出《儒林外史》的?《儒林外史》講了什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解答。
《儒林外史》是清代吳敬梓創作的長篇小說,以寫實主義描繪各類人士對於「功名富貴」的不同表現,一方面真實的揭示人性被腐蝕的過程和原因,從而對當時吏治的腐敗、科舉的弊端禮教的虛偽等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諷;一方面熱情地歌頌了少數人物以堅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對於人性的守護,從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儒林外史》代表著中國古代諷刺小說的高峰,它開創了以小說直接評價現實生活的範例。
吳敬梓他出生在一個以科舉成績優秀而聞名的家庭之中,從小就接受傳統的儒家思想教育,閱讀各種經書,努力學習作文,希望通過科舉考試進入仕途。不過,吳敬梓對一些野史雜書和詩詞歌賦都很有興趣,利用閒暇時間閱讀了很多這方面的書籍。後來他之所以能夠寫出《儒林外史》這樣優秀的文學作品,與他小時候這段經歷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吳敬梓在十四歲那年跟隨父親吳霖去贛榆赴任。第二年,他的父親去世,族人趁此機會來搶奪他家的財產。這件事對他有著很大影響,使他對封建家庭道德的虛偽有了深刻的理想。因此,他認識到不能靠祖宗留下來的家業過著沒有意義的生活。從此之後,他變得放蕩不羈,反對封建禮教,過著慷慨豪放的生活。
不久之後,他父親死時留下來的財產就被他揮霍一空,他只好將家產變賣,到南京靠賣文為生。他在南京結識了很多科技專家及知名的文人學者,其中對他影響最大的當屬顏李學派的學者,他們代表了當時進步的思想,使得吳敬梓認識到科舉考試的危害。
吳敬梓一生創作了很多文學作品,其中影響最大的非《儒林外史》莫屬。《儒林外史》是吳敬梓花費了二十年的時間寫成的現實主義章回體諷刺小說,主要講了下面幾個故事。
明憲宗時期,山東兗州府的汶上縣有一個名叫周進的教書先生。他癡迷於科舉考試,為了能夠光宗耀祖,順利進入仕途,他多次參加科舉考試,一直考到六十多歲,不但沒有考中進士,就連秀才也沒有考上。一天,他來到貢院,想起了自己多次在那裡參加考試,卻始終沒有考中的事情,一時間心情鬱悶,不小心撞到了號板上,昏了過去。醒來後,他異常痛苦,一邊在地上來回打滾,一邊痛哭流涕。
幾個商人從貢院經過,看到周進的舉止後覺得他十分可憐,就決定幫助他。他們湊足二百兩銀子,為周進捐了一個貢生。周進非常感謝他們,還說以後必定會報答他們。不久後,周進再次參加科考,並考中了舉人,此後又考中了進士。他的朋友和親戚知道這件事後,一改往日對他不理不睬的冷漠態度,紛紛來到他家裡向他表示祝賀。
後來,周進被朝廷封為廣州學道,並主持了廣州的鄉試。他在閱讀試卷時,發現五十四歲的老童生范進的文章非常優秀,便讓范進考中了秀才。後來,范進又考中了舉人。范進在沒有考中舉人前,他的妻子和老丈人都瞧不起他,經常在家裡罵他。當范進得知自己考中舉人的消息後,竟然因高興過度而發瘋了,多虧他的老丈人狠狠地打了他幾巴掌,才把他打醒。此後,他變得富有起來,妻子和老丈人都對他另眼相看。范進後來又考中了進士,被朝廷任命為山東學道。
匡超人本是溫州府樂清縣的一個普通百姓,外出做小買賣時流落到杭州。他在杭州遇到了一個叫馬二先生的人。馬二先生以選印八股文為生,他覺得和匡超人很有緣,就贈送給匡超人十兩銀子,並勸匡超人用功讀書,以後參加科舉考試光耀門楣。匡超人回家之後,便按照馬二先生的吩咐,用功學習八股文。樂清縣的李知縣十分欣賞匡超人,就幫助他考上了秀才。
此後,匡超人更加用功地學習八股文,希望以後能夠出人頭地。後來李知縣出事了,匡超人擔心受到連累,就逃到了杭州。他在那裡與在衙門裡當差的潘三爺和頭巾店的老闆景蘭江結識,並在他們的指導下,學會了幫助別人寫訟狀及替別人參加考試的勾當。他又在馬二先生的幫助下,成為了選印八股文的高手。
為了能夠賺到更多的錢,他故意誇大其詞,說他已經印了九十五本八股文選本。眾多考生為了能夠順利考中,便紛紛購買,很多考生還把匡超人的牌位供在家裡。樂清縣的李知縣後來得到了平反,被調入京城做官,並把匡超人帶到京城。匡超人為了結識有權有勢的人,竟然娶了李知縣的外甥女,置妻子與孩子於不顧,致使妻子淒慘地死去。匡超人發達後,從來沒有想過要報答曾幫助過他的馬二先生和潘三爺,還在他們陷入困境時落井下石。
除了上述幾個故事之外,《儒林外史》還講述了其他類似的故事。這部作品藝術特色非常顯明,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作者對現實生活中的人物進行典型的概括,從而顯露出很強的諷刺效果。此外,作者還將互相矛盾的事情放在一起,將事情的不合理性突顯出來,從而將這部作品的主旨從人身攻擊提高到諷刺科舉制度的高度。
第二,這部作品採用章回體的形式,作者不用固定的情節和人物貫穿全書,而用揭露科舉考試的黑暗這個主題將全書貫穿起來,從而使這部作品更加靈活自如,可以隨意安排人物和故事,更好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全貌。
第三,這部作品的語言簡潔、形象生動,經常用短短幾句話就將讀書人的醜態描繪出來。
《儒林外史》是一部諷刺意味極其強烈的官場小說。它裡面的人物都是現實生活中的人非常真實,所以給看官們都留下了深刻印象。作者在描寫時也完全沒有刻意加入自己的主觀情感,沒有多餘的褒貶意味,只是客觀單純地將情景重現。有些是通過對話或者事件發生以及矛盾衝突,在這其中就可以完美的體現諷刺意味,其實這並非諷刺,只是重現了事實,只是當時的社會現狀。我們都能從中感受到的真實,還有作者的藝術加工。
不過並不是對事實的扭曲誇大,而是在刻畫事件以及人物時夾雜一定的效果罷。作者寫此書絕對不是停留在簡單的吐槽或是諷刺,其實當時的社會已經腐朽透頂了。最可笑的是這樣的社會還有很多人趨之若鶩,妄想向上爬。《儒林外史》是吳敬梓對科舉制度的反思和批判。
不過作者也在其中表達了自己的希望,社會並非是只有奸邪小人,還是有很多正人君子,他們的出現對比小人們更顯珍貴。從側面反映作者心中對黑暗的點點光明,他依舊相信還存在有很多正直的人願意為國家鞠躬盡瘁。總有一天,這樣的官場甚至是社會都會慢慢地變好,這也是作者寫書的初衷。《儒林外史》是一部非常優秀的古代諷刺文學作品,對當時及後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吳敬梓也因為這部作品而受到後人的景仰。
相關內容: 林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