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櫆(kui)出身於安徽省樅陽縣湯溝耕讀世家,祖、父均為秀才,塾師兼事農作。大櫆曾自言「家世皖江側,薄田十畝餘。」幼年,從父讀書,(一說劉大櫆為漢高祖劉邦長子齊王劉肥後裔,陳洲劉氏伯二公第十八世孫,屬先字輩)「桐城派」代表人物。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古文創作
劉大櫆總結和發展了桐城派散文理論。他的文學活動主要在乾隆時期,創作了大量散文。他的文章既少歌功頌德、妝點「盛世」,也不多指斥時政、揭露現實黑暗,代表著下層正統知識分子的一般思想狀況。他的論文強調「義事、書卷、經濟」,主張在藝術形式上模仿古人的「神氣」、「音節」、「字句」,是繼方苞之後桐城派的中堅人物。
劉大櫆兼重古文的神韻,博采古文大家的眾長,在總結和發展了桐城派散文的基礎上,強調神氣、音節、字句的統一,重視散文的藝術表觀形式,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在桐城派的發展歷史上,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故被尊為「桐城三祖」之一。他寫的《論文偶記》,既肯定內容的重要性同時注重法度、技巧。他將小說、戲曲描寫手法用於散文寫作的創作手法。強調字句、音節之妙,風格、意境之美,較之空談「文以載道」是一大進步。
劉大櫆的古文創作成就對桐城派的形成和發展,起了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他從「文之能事」來探討文學創作之規律,又把「文人之能事」具體化為「十二貴」,指明了文學創作的要領。
劉大櫆在桐城派中的地位,既來自於他與方苞、姚鼐等人的交往,也來自於他的品行高尚和他自己的思想。他主張寫文章貴奇,符合戴名世的寫文章的思想;他主張文章貴簡,符合方苞的寫好文章的思想;他主張文章貴變,與姚鼐的思想相接。劉大櫆的文章寫作法,豐富了桐城派的內容。他本人關於文章的範文,寫法的一系列總結,對文章節奏、神氣的總結,奠定了劉大櫆在桐城派中的地位。後來他的學生姚鼐把文章的風格歸結為陽剛與陰柔,當是對劉大櫆思想的繼承與發展。
相關內容: 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