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李思訓繪畫作品的評價有哪些 其人物的影響和作品有多少

有關李思訓繪畫作品的評價有哪些 其人物的影響和作品有多少

有關李思訓繪畫作品的評價有哪些 其人物的影響和作品有多少

畫壇

畫作集評

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所記「李思訓……其畫山水樹石,筆格遒勁,湍瀨潺湲,雲霞縹緲,時睹神仙之事,窅然巖嶺之幽。」

《唐朝名畫錄》稱他為「國朝山水第一」。

《圖繪寶鑒》謂:「用金碧輝映,為一家法,後人所畫著色山,往往多宗之。」

明代董其昌推其為「北宗」之祖。

張丑日:「展子虔,大李將軍之師也。」

李邕碑稱「雲麾將軍」。

五代時著名畫家荊浩評論李思訓畫作時說:「李將軍理深思遠,筆跡甚精,雖巧而華,大虧墨彩。」

明人陳繼儒認為「山水畫自唐始變,蓋有兩宗,李思訓、王維是也。李之傳為宋王詵、郭熙、張擇端、趙伯駒、趙伯驌,以及於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皆李派。」(《清河書畫舫》)

明代徐沁在《明畫錄》中說:「自唐以來,畫學與禪宗並盛,山水一派亦分為南北兩宗。北宗首推李思訓昭道父子,流傳為宋之趙干及伯駒、伯驌,下逮南宋之李唐、夏圭、馬遠。」

人物影響

李思訓身為皇室,其作品反映了貴族階層的審美趣味和生活理想,因當時社會的各種矛盾和佛道思想及文人隱居習尚的影響,也使他在作品中時常流露出一種出世情調。即所謂「時靚神仙之事,合然巖嶺之幽」。

李思訓之子李昭道,玄宗時期曾任太原府倉曹、直集賢院,官至中書舍人。善畫山水,繼承家學,並能變父之體,有所創新,造詣精深,後世稱之為「小李將軍」李昭道的作品現很少見到,傳為他的《春山行旅圖》。

人物作品

《李思訓碑》

《李思訓碑》全稱《唐故雲麾將軍右武衛大將軍贈秦州都督彭國公謚曰昭公李府君神道碑並序》,亦稱《雲麾將軍碑》,李邕撰文並書。 唐開元八年(公元720年)建於今陝西境內。《金石萃編》載:碑高一丈一尺三寸六分,寬四尺八寸五分。字共三十行,滿行七十字。碑石下半段文字殘缺已甚。

此碑書法瘦勁,凜然有勢,結字取勢縱長,奇宕流暢,其頓挫起伏奕奕動人,歷來與《麓山寺碑》同被人推崇。明楊慎在《楊升庵集》中云:「李北海書《雲麾將軍碑》為其第一。」 清康有為《廣藝舟雙楫》:「若唐碑則懷仁所集之《聖教序》,不復論。外此可學,猶有三碑:李北海之《雲麾將軍》,寓奇變於規矩之中;顏平原之《裴將軍》,藏分法於奮斫之內;《令狐夫人墓誌》,使轉頓挫,毫芒皆見,可為學行書石本佳碑,以筆法有入處也。"

《江帆樓閣圖》

《江帆樓閣圖》絹本,縱101.9厘米,橫54.7厘米,青綠設色。圖的上方是浩渺的江水,近處滿勾細密的魚鱗紋,漸遠漸渺茫。近岸有一葉漁舟,天邊則有二片風帆遠去。下方是江邊坡岸,山峰聳立,長松秀嶺,密樹掩映,山徑層疊,有碧殿朱廊曲折其間。

畫七人,一人於廊內,二人於坡岸賞景,另四人則沿山徑而來。主人騎馬,三僕或挑擔、或提物,簇擁前後。人物描繪工致,形神兼備,延續唐代繪畫的輝煌。

而用色上也沿用人物畫優秀的重彩法,在石面及松葉上著濃厚的石綠色,在廊簷及木柱上著明艷的硃砂色,將隋以來的金碧山水演繹成一種以青綠為主的青綠山水。然而樹木山石的刻畫則比以前細密、老成。山石有勾而無皴,雜樹或枯枝,或有葉,枝葉都用雙勾線描,而松樹則更具特色,此前的展子虔畫松不畫松針,只用綠色點染,畫法古樸,而此圖則先用石綠點染,而後又用石青加上兩筆交叉的線,以示松針。這種表達方式,如今的人們也許會覺得希奇,但卻正是一種「古怪」。這與北宋李成開創的描繪松針的「攢針」法相比較,自然會顯得比較古拙,但也正因為這一點,讓後來的學者確認這幅未署名款的古畫為處於承上啟下時期的李思訓所作。

然而,隨著唐代中期水墨山水畫的興起,這種古艷的青綠山水畫漸漸冷落。一直等待了300年,在北宋後期畫壇的「復古」潮中,畫家們將水墨山水的精湛的「勾、皴、擦、點、染」的筆墨技法融入其中,創造出既艷麗而又脫俗的臻於完美的青綠山水,其中以青綠為重的謂之「大青綠山水」,代表作如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也有作淺絳淡彩之後薄敷青綠石色的,謂之「小青綠山水」,趙伯駒(傳)的《江山秋色圖》許為先驅。

相關內容: 影響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畫壇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