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和王守仁都是明代的著名人物,王守仁是明朝後期的人物,在當時的社會上影響極大。而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重要思想家和文學家,他在當時的社會上也有極大的影響力,是知名的大儒。
王夫之的影響體現在他的思想上,他是著名的哲學家,對於當時社會存在的各種思想進行糾正和批判。他的思想在當時影響了很多人,也讓人們對於傳統思想有了重新的認識,他提出的很多開創性的觀點是現在人還在研究的重點。
而王守仁是一個思想家、文學家、軍事家,他的成就非常高,甚至可以說到了開宗立派的地步。在他的影響下形成了一個紅藥的思想流派,甚至足以影響到當時社會的變化,因為受到他的影響,形成了著名的東林黨,在當時的社會中,很多知名的人物或者朝中大臣都是他的信徒。
而王守仁的哲學思想更加成熟和系統,他開創的心學對後世的影響更為巨大。同時他還是一位著名的軍事家,曾經自己組織過義軍打敗了叛亂的藩王,在剿匪作戰中也十分出色的完成了任務,甚至到了土匪聽到他的名聲就自動出來投降的地步。
兩個人都是成就非凡,但是如果相比較的話,還是王守仁先生的成就更大,因為王守仁是位全才,並且還是開宗立派的聖人,可以後古代先賢媲美的人物,相比之下王夫之先生還沒有達到這樣的高度。
王夫之的教育思想是什麼
晚明時期偉大的思想教育家王夫之,在教育上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對於當時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進行了批判,並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首先,闡述的就是學習和人性之間的關係。在封建時代,從秦朝到明朝,人們對於人性的論斷總是在善惡這兩方面糾纏,至於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總是在爭論之中。
王夫之對於這種觀點進行了批判,認為人性分為先天之性和後天之性,先天之性就是人的眼耳口鼻這些器官,而後天之性就是通過學習得來的知識和觀念。所以在人的教育上,先天之性我們未能為力,但是在後天之性上是可以改變的。
其次,是在學與思的教育思想上的轉變,王夫之認為人「生而知之」這種論述是十分錯誤的,沒有人能天生就知道所有。同時在學和思上他也有自己的見解,認為學習並不影響思考,人學習得越多,思考的疆界就會越廣泛;而思能夠保證學習的態度和學習的深度,兩者並不衝突。所以,學和思是相互促進的,想要思慮深淵就要博學。
還有就是,理與欲的教育論斷。王夫之是非常反對理學的「存天理,滅人欲」這個教育論斷的。他認為這種做法是在扼殺人性,因為天理在於人性之中的,沒有人性就沒有天理,所以傳統理學教育中的滅人欲是非常錯誤的,在教育中應該更加充分的重視人性,而不是對人性採取壓制的態度。
解讀王夫之強調美感的直接性是受禪宗的影響
明清之際的偉大思想家王夫之強調直接美感,這是因為他受到了佛教禪宗的影響。王夫之出身於儒家,但是對於儒家的思想有些是不認同的,於是他吸收百家思想,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思想體系。
王夫之出生在明末清初的動盪年代,那時候連年征戰,清朝入關以後,王夫之一直認為明朝才是正統,所以組織了抗清鬥爭。但是他們的力量薄弱,最終以失敗而告終,也因此他一生不問世事,專注著述。
而在抗清失敗後,王夫之交往很多人都是佛教中人,他經常和這些佛教中人參禪論道,對他的思想起到了極大的補充。後來王夫之自稱「南嶽王夫之」,這就是把佛教聖地南嶽與自己的命運聯繫在了一起。
同時,他的先天之性和後天之性的論述也是受到了佛教的影響,王夫之認為先天之性是眼、耳、鼻、舌,這些都是在佛教經典中有論述的。
王夫之強調的美感的直接性,是因為他認為人的情感是最為真實和重要的,美感是通過人的眼、耳、鼻接收到的,文章和詩詞只是人的情感載體。這些思想都是受到了佛教禪宗的影響,佛教表示人的眼、耳、鼻是感受世界的重要媒介,內心的情感表達必須是直接的,這樣才是一個真正的人,而王夫之正是受到了這些的影響才形成了自己的論斷。
王夫之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在他學習中,借鑒了百家的思想,才形成了影響後世的思想體系,而佛教思想正是這些中比較重要的一個。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簡介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偉大思想家,出生於1619年,1692去世,祖籍衡州。他的思想對後世影響很大,和黃宗羲、顧炎武並稱為晚晴三大啟蒙思想家。
王夫之出生在書香門第,父親是在朝官員,他小時候開始是在兄長王介之教育下學習,後來父親辭官回家後又在其父親的教育下學習。他的學問非常好,從小就喜歡讀書,在十四歲的時候就考中秀才。
但是在中舉的道路上他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前兩次雖然人們都佩服他的學問,但是他卻沒有考中舉人,直到崇禎十五年的時候才與他的兄長同時考中舉人。
王夫之生活的年代正是崇禎年間,當時的時局比較混亂,各地農民起義爆發,清朝軍隊也在關外虎視眈眈。張獻忠率農民軍攻克衡陽以後曾將招王夫之和他的兄長一起前往為謀士,但是他們兩個沒有去,而是躲避了。
當李自成攻陷北京城以後,王夫之聽到這個消息非常悲痛,甚至到了好幾天不吃飯的地步。之後清朝軍隊進入中原,王夫之投身到了抗擊清朝軍隊的事業中,但是最終還是被清朝軍隊消滅了。
之後王夫之回到家鄉隱居,在這裡他發誓不剃髮,終其一生也沒有剃髮。在這裡他開始了自己的著述,將自己的學問和思想進行總結,寫出了諸多對後世影響很大的巨作,他的思想從此影響社會,最終在七十九歲那年完成了自己最後一部著作之後去世,時年七十九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