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儒學案》是清代黃宗羲創作的一部系統總結和記述明代傳統學術思想發展演變及其流派的學術史著作。全書一共62卷。《明儒學案》以王守仁心學發端發展為主線,首篇《師說》提綱挈領全書。全書一共記載了有明一代210位學者。《師說》總綱之後,分別列出了十七個學案,大致依據時間先後推移次序和學術流派傳承關係。每個學案都有較為固定的結構,擁有案序,傳和語錄;其中案序為概說該學派之基本情況,諸如該派的主要學術觀點,主要代表人物,與其他學派的關係等等,傳即是學者傳記,語錄即是收錄該派名言至理並附有評論。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內容簡介
《明儒學案》是黃宗羲的代表作之一,成書於康熙十五年(1676年)。
《明儒學案》共六十二卷。明黃宗羲(1609-1695)撰。明代學術思想史專著。黃氏著此書之前。明代理學家周汝登曾著《聖學宗傳》,明清之際理學家孫奇逢曾著《理學宗傳》,對明代諸儒學說加以總結。黃氏認為周書主張禪學,孫書雜收,不得要領,聞見不廣,論述不當,因此廣采明代諸儒文集、語錄,根據各家宗旨,分宗立派,於康熙十五年(1676)著成此書。
全書首冠《師說》一卷,列方孝孺等二十五人。次以有所授受者分為各學案,以特起者、後之學者、不太著名者總列為《諸儒學案》,最後為《附案》。計《崇仁學案》四卷,列吳與弼等十人。《白沙學案》二卷,列陳獻章等十二人。《河東學案》二卷,列薛□等十五人。《三原學案》一卷,列王恕等六人。《姚江學案》一卷,列王守仁等三人。《浙中王門學案》五卷,列徐愛等十八人,又附記一人。《江右王門學案》九卷,列鄒守益等二十七人,又附記六人。《南中王門學案》三卷,列黃省曾等十人。《楚中王門學案》一卷,列蔣信等二人。《北方王門學案》一卷,列穆孔暉等七人。《粵閩王門學案》一卷,列薛侃等二人。
《止修學案》一卷,列李材一人。《泰州學案》五卷,列王艮等十八人,又附記三人。《甘泉學案》六卷,列湛若水等十一人。《諸儒學案》十五卷,列方孝孺等四十二人。《東林學案》四卷,列顧憲成等十七人。其中吳桂森有目無傳,實十六人。《蕺山學案》一卷,列劉宗週一人。以上各學案,《諸儒學案》共六十二卷、列二百零一人,又附記十人。《附案》列應典等五人。合《師說》、各學案(包括附記)、《諸儒學案》、《附案》共列二百四十一人。每學案都冠以敘論,簡介該學案概況,次分列該學案學者,介紹其生平、主要學術觀點,並加以評說。最後節錄各學者的重要著作或語錄。
書中所列,大體初期以崇仁(吳與弼)、河東(薛瑄)、白沙(陳獻章)為主;中期以姚江(王守仁)為主;末期以東林(顧憲成等)、蕺山(劉宗周)為主。黃宗羲出自姚江學派,所以總觀此書大致以王守仁為中心,除專列《姚江學案》外,還列《浙中王門學案》、《江右王門學案》、《南中王門學案》、《楚中王門學案》、《北方王門學案》、《粵閩王門學案》,以及屬於王學而略有變化的《止修學案》、《泰州學案》等,居學案總數一半以上。謂「有明學術,自白沙開其端,至姚江而始大明」,「自姚江指點出良知人人現在,一返觀而自得,便人人有個作聖之路。故無姚江,則古來之學脈絕矣」。
《四庫全書總目》謂黃氏「欲抑王尊薛則不甘,欲抑薛尊王則不敢。故於薛之徒陽為推重而陰至微調,於王之徒外示排擊而中存調護」,反映了黃宗羲尊王抑薛的學術傾向。書中未為李贄立案,對顏鈞、何心隱只在《泰州學案》敘論中提到,也不免偏見。此書為中國第一部系統的學術史專著,開後世「學案」體之先聲。取材豐富,編纂有法,分類有序,證論切要,對後世學術思想影響深遠。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謂「清代學術之祖當推宗羲,所著《明儒學案》,中國自有學術史,自此始也」。
此書初由萬貞一刻於康熙三十年(1691),只刻三分之一。雍正十三年(1735)鄭性續刻萬氏未刻者,至乾隆四年(1739)刻完,世稱二老閣刻本。又有康熙三十二年至四十六年故城賈潤、賈樸刻本,即紫筠齋本。此本改動次序,以《祟仁學案》首列「康齋」(吳與弼)改為首列「敬齋」(胡居仁),將《王門學案》改為《相傳學案》。後會稽莫氏用紫箔齋抄本、校以萬刻本訂正紫箔齋本次序,校正錯誤,於道光元年(1821)刻成。
相關內容: 王守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