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史學家左丘明有哪些歷史影響?他晚年為何就失明了?

春秋史學家左丘明有哪些歷史影響?他晚年為何就失明了?

春秋史學家左丘明有哪些歷史影響?他晚年為何就失明了?

國學小知識

先秦詩人左丘明有哪些歷史影響?左丘明的作品有哪些?生平經歷是怎樣的?晚年怎麼就失明了呢?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左丘明簡介: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華夏人,生於前502年,死於前422年,享年80歲。丘穆公呂印的後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國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稱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稱「左丘明」,後為魯國太史。左氏世為魯國太史,至丘明則約與孔子(前551-479)同時,而年輩稍晚。

他是當時著名史家、學者與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傳》、《國語》等。他左丘明的最重要貢獻在於其所著《春秋左氏傳》與《國語》二書。左氏家族世為太史,左丘明又與孔子一起「如周,觀書於周史」,故熟悉諸國史事,並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左丘明生平經歷介紹:左丘明有哪些作品?

左丘明(約公元前502年~約公元前422年),姓丘,名明,(一說複姓左丘,名明),春秋末期魯國都君莊(今山東省肥城市石橫鎮東衡魚村)人。史學家。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稱左丘明。為炎帝后裔,是姜子牙的子孫,世代居住在齊國的都城營丘(今山東臨淄一帶)。為逃避災難,全家人先到楚國,後又輾轉來到魯國,左丘明博覽天文、地理、文學、歷史等大量古籍,學識淵博。

任魯國左史官,在任時盡職盡責,德才兼備,為時人所崇拜。是中國傳統史學的創始人,有《左氏春秋》和《國語》兩部史學巨著。曾任魯太史,與孔子同時或略早於孔子。左丘明晚年雙目失明,因春秋時有稱為瞽的盲史官,記誦、講述有關古代歷史和傳說,口耳相傳,以補充和豐富文字的記載,左丘明即為瞽之一,故後人亦稱盲左。

左丘明相傳曾著《春秋左氏傳》(或稱《左氏春秋》,簡稱《左傳》),多以史實解釋《春秋》,起自魯隱公元年(前722年),迄於魯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以記事為主,兼載言論,敘述詳明,文字生動簡潔,全面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歷史面貌,既是重要的儒家經典,又是中國第一部完整的編年體史書,在文學上也有很高的成就。

又著《國語》,分別記載西週末年至春秋時期(約前967年--前453年)周王室及魯齊晉鄭楚吳越諸國史實,偏重記述君臣言論,為中國最早的國別體史書。,亦編修國史,日夜操勞,歷時30餘年,一部縱貫200餘年、18萬餘字的《春秋左氏傳》定稿。其歷史、文學、科技、軍事價值不可估量,為歷代史學家和文人所推崇。

為了著述歷史,左丘明曾與孔子一同前往周室,在周太史那裡查閱檔案,回魯後孔子便寫了文字簡明的《春秋》,而左丘明則寫成了內容浩繁的《左傳》。魯國是周公的封地,相傳周公治禮作樂,魯國保存了前代的多種禮樂制度和文獻,所以魯國一向有「禮樂之邦」的美稱。西周滅亡後,周室文化在西方蕩然無存,卻在東方魯國保留得相當完整。

當時魯國的各種文獻和檔案資料,屬於太史職掌收藏,左丘明既然為魯國的太史,自然也就掌握了春秋時代中原最豐富的文獻資源。因此,左丘明能夠寫出《左傳》這樣一部規模空前的史學巨著也就不難理解了。《左傳》的編撰,是左丘明史官生涯中最大的成就,其在中國思想史、史學史、文學史和學術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

左丘明的祖父倚相是楚國左史。公元前506年,周天子率領諸侯討伐楚國,為保存典籍,倚相帶領子孫離開楚國來到魯國,定居肥城石橫衡魚村。為使子孫後代不忘先人,他把姓氏定為老祖宗封地營丘的「丘」字。倚相把典籍獻給了魯國,以便保存下去。他的兒子亦通曉史事,被任命為魯國的太史,後來左丘明又繼承了他父親的職位,繼任魯國的太史官。左丘明歷經30餘年寫就的《左氏春秋傳》,史稱《左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完整的歷史著作,也是一部有著極高成就的文學著作。

左丘明失明:左丘明是怎麼死的?

左丘明晚年時眼睛出了毛病,不得不辭官回鄉,不久就雙目失明了。強烈的歷史使命感使他振作起來,將幾十年來的所見所聞,各諸侯的要聞和君臣容易得失的話記述下來,彙集成著名的歷史名著《國語》。《國語》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國別史,與《左傳》一起成為珠聯璧合的歷史文化巨著。公元前451年前後,左丘明因病去世,並安葬於故鄉肥城石橫鎮衡魚村東北處。

左丘明的歷史影響有哪些?

左丘明的品行和對人類歷史的偉大貢獻,得到了世人的尊重和敬仰。左丘明逝世不久,人們即將他著述過的地方稱作「左傳精舍」,予以保護,並代有修葺。漢初,肥城置縣伊始,就在縣城興建了「左傳精舍」,並立重修碑以志。公元1~6年(漢平帝時),《左傳》初立學宮。

公元25~56年(東漢建武年間),《左傳》復立。《後漢書·鄭興范升、陳元、賈逵、張霸列傳》載:陛下知丘明至賢,親受孔子,而公羊傳谷梁傳聞於後世,故詔立《左氏》。晉夏侯湛賦詩贊左丘明曰:「世亂讒勝,君子道憂。丘明達聖,致志《春秋》。微言逃難,旁行不流。庶幾斯文,希志訓猷。」

公元637年(唐貞觀二十一年),太宗李世民頒《左丘明等二十一人配享孔子廟詔》,封左丘明為「經師」,從祀文廟。左丘明後裔為此植槐紀念,稱「謝唐槐」。1008年(宋大中祥符元年),宋真宗趙恆,追封左丘明為瑕丘伯,授其四十七代孫丘芳衣巾,以主祀事。

翌年,平陰縣令王諷重修「左傳精舍」並立碑詳述追封之事。1111年(政和元年)宋徽宗趙佶封左丘明為中都伯。宋宰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丁謂亦詩贊左丘明曰:「猗歟左氏,聞道素王。依經作傳,微旨用彰。詞有餘韻,人鐐末光。慶封錫壤,廣魯之疆。」

元集賢大學士致仕李謙、翰林承旨張起巖均曾為左丘明賦詩作贊,或曰其「文章史學之治」,或稱其「盲於目而不盲目於心者」。1371年(明洪武四年)肥城知縣丘明後裔丘思齊重修「左傳精舍」。1530年(嘉靖九年)明世宗朱厚璁追封左丘明為「先儒」,敕建墓門坊,並親書「先儒之墓」。1642年(崇禎十五年)明毅宗朱由檢敕封左丘明為「先賢」。

肥城知縣王惟精與左丘明第六十四代孫丘雲特輯訂《左傳精舍志》。《左傳精舍志》設遺像志、本傳志、祠墓誌、藝文志、譜系志等五卷,1741年(清乾隆六年)增輯本現存於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員會檔案館。清左丘明六十八代孫丘行鍵與六十九代孫丘玉潔捐資七千餘兩重修縣學宮、癢門,咸豐皇帝書贈「敦崇名教」,以旌表其行。襲封衍聖公、孔子第七十代孫孔廣啟題贈「承先衛道」匾。

1725年(清雍正三年),為避孔丘諱,上諭除「四書」「五經」外,凡丘均加「邑」部為「邱」,丘明及其後裔的丘字均改寫為「邱」。民初,丘氏後人閩杭清舉人丘荷、台灣清進士丘逢甲認為雍正所為不公,呼籲去「邑」復「丘」,還祖先本來姓字。丘氏族人聞者紛紛響應,恢復了「丘」姓,而未聞者則仍沿用「邱」字至今。因此,丘與邱本是一姓,都是左丘明的後裔。1751年(乾隆十六年),清禮部重新確認丘明之謫孫為世襲奉祀生,並賜祭田18畝。

左丘明與孔子生活在同一時代,孔子與其同好惡,稱其為君子,是一位品德高尚,值得尊敬的先儒、先賢。左丘明的著作及其學術思想是儒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左傳》作為一部記述詳備、論述精闢的編年史,具有很高的史學、文學價值,又是一部著名的軍事著作,是中國歷史經典之一。

相關內容: 左丘影響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國學小知識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