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時期文化繁榮,不僅有像蘇軾、范仲淹、歐陽修等眾人皆知的曠世大文豪,也有像魏野這種歷史知名度很低的小詩人。但是,如果要說在當時的知名度與影響力,魏野同樣不容小覷,他的創作也曾影響了很多人。
魏野,字仲先,自號草堂居士,他喜歡吟誦詩篇,卻不追求文明顯貴,一生都沒有入仕。魏野的詩作傚法姚合與賈島,有唐人風格,他雖然力求作品的工整性,但是沒有因此而出現苦澀難解的問題。他的詩用詞精雕細琢,風格淡雅樸實。在作品意向上,魏野的詩中多有精彩警示的描寫,格調獨特,為宋初詩壇帶來一縷清新之風。魏野的詩偶爾也會有蒼涼的感慨表述,這種感慨在當時是十分少見的,因為當時國家安定,百姓安居樂業,大部分文人都在歌頌美好時光。魏野經常坐在自己搭建的草堂中彈琴吟詩,他的詩以陝州風土人情與田園山水為主,俏皮活潑又充滿淡泊情懷。
魏野的創作深受當時士大夫的喜愛,他的名聲甚至傳到了外邦。魏野有一本名為《草堂集》的詩集,在當時廣為流傳,前半部幾經轉手後落到了契丹皇帝手中,他甚至派遣使者來到北宋京城,向宋真宗討取下半部。宋真宗因為此事倍感榮光,想要邀請為國爭光的魏野出山做官,然而卻被魏野拒絕了。魏野無心做官,日子雖然很清苦,但是他只想一輩子都做個農民。
魏野的詩不僅為國爭光,還曾幫助友人步步高陞。
大中祥符年間,陝州司法參軍劉偁因故被罷官,他為官清廉,沒有積蓄,罷官後竟然連回鄉的路費盤纏都湊不齊,最後只好把馬賣了,換了一頭便宜的瘦驢,才總算回了家。魏野與他關係很好,在同情之餘寫下一首《送劉法曹東歸》送給他,詩曰:
上官多是歎窮途,得替行裝盡有餘。
誰似甘棠劉法掾,來時乘馬去騎驢。
後來,這首詩傳到宋真宗的耳朵裡,真宗讀完後十分感慨,認為有如此廉潔的官員,是國家之大幸,當即下令將劉偁調到京城做官。在短短數年間,劉偁步步高陞,連升數級,從一個小小的幕僚成為了正六品郎官。魏野創作這首詩時,恐怕也沒想到會以這種方式使得好友進入皇帝的視野。
魏野還曾寫下詩作以規勸好友急流勇退。宰相王旦負責組織以「東封西祀」為主題的祭祀活動,活動結束後,魏野贈了王旦一首詩:
聖朝宰相年年出,公在中書十二秋。
西祀東封俱已了,好來相伴赤松游。
詩詞的內容通俗易懂,旨在規勸王旦急流勇退,以保全生前身後名。王旦對詩作內容十分信服,反省自己的過錯,手持這首詩多次向宋真宗請求告老還鄉,最終以高位善終。
前面兩首詩都是魏野贈予他人的詩作,真正能代表其詩歌風格的是《尋隱者不遇》:
尋真誤入蓬萊島,香風不動松花老。
采芝何處未歸來,白雲遍地無人掃。
魏野創造了一個清新脫俗的蓬萊仙境,有一種人在詩外的無我之境的感覺,借此抒發自己超然出塵的胸懷。與賈島的《尋隱者不遇》有同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