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有茨描繪的內容是什麼?該如何賞析詩經中的牆有茨?

牆有茨描繪的內容是什麼?該如何賞析詩經中的牆有茨?

牆有茨描繪的內容是什麼?該如何賞析詩經中的牆有茨?

詩經

牆有茨【先秦】佚名,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牆有茨,不可掃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牆有茨,不可襄也。中冓之言,不可詳也。所可詳也,言之長也。

牆有茨,不可束也。中冓之言,不可讀也。所可讀也,言之辱也。

這首詩內容與《邶風·新台》相承接,主要意思是諷刺宣姜(齊女)不守婦道,和庶子通姦,其事丑不可言。詩以牆上長滿蒺藜起興,給人的感覺,衛公子頑與其父妻宣姜的私通,就像蒺藜一樣痛刺著衛國的國體以及衛國人民的顏面與心靈。

全詩一唱三歎,在反覆重複的數落中,一層層加深著對這一宮廷醜事的批判。在結構上,疊詠而意義遞進,無論在內容、思想感情上都是一層深過一層,有效地增強著詩歌的諷刺力量。詩中之「不可埽」、「不可襄」、「不可束」,表面上寫牆茨之延伸愈來愈長,幾乎到了不可控制的地步,實際上是比興衛公子頑與其父妻私通已經到了無恥糜爛、昭然無忌的程度。詩中之「所可道也」、「所可詳也」、「所可讀也」,表明人們對這種宮廷醜事的議論,在一步一步的升級,幾乎已經盡人皆知了。詩中之「言之丑也」、「言之長也」、「言之辱也」,寫人們對於這種宮廷醜聞的感情態度,由丟臉、氣憤到感到恥辱,真有一人之禍,禍及國體的感覺。

此詩三章重疊,頭兩句起興含有比意,以巴緊宮牆的蒺藜清掃不掉,暗示宮闈中淫亂的醜事是掩蓋不住、抹煞不了的。接著詩人便故弄玄虛,大賣關子,宣稱宮中的秘聞「不可道」。至於為何不可道,詩人絕對保密,卻又微露口風,以便吊讀者口味。丑、長、辱三字妙在藏頭露尾,欲言還止,的確起到了欲蓋而彌彰的特殊效果。本來,當時衛國宮闈醜聞是婦孺皆知的,用不著明說,詩人特意點到為止,以不言為言,調侃中露譏刺,幽默中見辛辣,比直露敘說更有情趣。全詩皆為俗言俚語,六十九個字中居然有十二個「也」字,相當今語「呀」,讀來節奏綿延舒緩,意味俏皮而不油滑,與詩的內容相統一。三章詩排列整齊,韻腳都在「也」字前一個字,且每章四、五句韻腳同字,這種押韻形式在《詩經》中少見。

相關內容: 詩經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詩經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