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建築風格獨特,技藝高超,材料以石材為主,與漢族建築以木料為主,罕用石材、追求「盛德在木」的基本原則大相逕庭。羌族建築融合了我國傳統建築的三種主要形式——遊牧民族的帳幕式、漢族的窯洞式和干欄式建築的主要特徵,風格古樸。
羌族建築在對遊牧民族帳幕式的繼承上,體現為其室內至今還完整保留中心柱的結構形式,且羌人已將中心柱演化為室內空間中的精神之柱。這種表現形式,與羌族的歷史經歷關係密切。羌族先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從西北遷移至岷江上游,雖然生產方式由遊牧轉為農耕,但很多遊牧民族的文化特徵仍然被保留下來,成為羌族文化中的鮮明特色。
羌族文化結構多元,受漢文化的影響尤為深刻。定居岷江上游之後,羌族建築在保留一部分遊牧民族文化特徵的基礎上,對其建築形式進行了適應性的改造,如帳幕式穹頂結構,由於受到地理條件的限制,更主要是因為穹頂結構在中原漢族的主流文化中已成為統治階級權力、秩序、等級的象徵,於是羌族轉而務實地選擇了窯洞式的平頂結構形式。
羌族群體建築為一體化的佈局,單體建築的佈局,則呈外部封閉,內部開敞的院落形式,合理有序,不僅受四川盆地漢區穿斗木結構四合院的影響。
還有仿造北方四合院形制的痕跡,並且,羌族的「四合院」在漢族四合院形制的基礎上,進一步向空中發展,形成了具有羌族特色的退台式四合院樣式。
羌族建築以碉樓、石砌房、索橋、棧道和水利築堰等最著名。
相關內容: 羌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