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是個重禮儀的民族,他們在各種社會交往中,處處以禮待人,講究長幼有序,待客熱情,尊重師長,重義氣,純樸,真誠,忌諱不雅之習。無論是在家裡還是社會上首先要尊老愛幼
威州城東南高山上有個羌寨叫蘿蔔寨。 傳說在很久以前,那裡還是個荒坡,沒有人煙,但是就在這個不引人注意的地方,卻生長著一種稀有的人參。 也不知是哪一年,有三個挖藥的藥
摔跤:是羌族民間的一項傳統體育項目。主要在羌族青少年中間流行。羌族摔跤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雙方相互交叉抱抓對方腰帶,較量時不能用腳踢和腳絆,以連續三次將對方摔倒為
凌晨4、5點鐘,早席拉開。整個過程充滿濃濃的人情味。由於氣溫寒冷,同桌的鄉親說他們的糧食酒是專門驅寒的,顫抖著凍僵的手忍不住與鄉親們一塊喝起了平生從沒喝過的一場最早
碉樓根據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功用,共分為家碉、寨碉、阻擊碉、烽火碉四種。家碉在羌峰寨最為普遍,多修在住宅的房前屋後並與住房緊密相連,一旦戰事爆發,即可發揮堡壘的作
「誇耳環」舞蹈的圓圈不封口,青年們飲完咂酒後,在大家的哄鬧中,第一對相愛的青年男女首先分別站到圓圈的首尾位置,舞蹈在羌、漢兩種語言相互混合的歌曲中進行。每段歌曲的
羌族羊皮鼓舞的主要道具——單面羊皮鼓 跳羊皮鼓舞的道具雖然有盤鈴、神杖等多種,但最主要的還是單面羊皮鼓,那是一種用羊皮繃制而成的單面鼓,直徑約八十公分,未繃羊皮的一
羌族薩朗作為羌族多數歌舞種類的統稱,源於羌文化在發展過程中的交融與互補。因此,要說明羌族薩朗的藝術特點,就必須從其內部分類中一一道來。整體上說,羌族薩朗粗狂、奔放
忍木訥.聳瓦 羌語意為:「尊敬客人,以禮相待」,是迎送賓客的禮儀性舞蹈,多由老年人表演。 表演時,男女舞者數人,分別站立成扇面形,面向賓客,用小指扣住兩側人的腰帶,緩
羌族是四川的一個少數民族,他們獨具特色的民居就是----碉樓。 在羌語中,碉樓被稱為鄧籠,意為美麗、高貴的房子 。羌族人有依山而居,壘石為屋,高者十餘丈的習俗。碉樓的高度
陽春三月,滿山遍野的桃花將羌寨掩映在一片粉紅的世界中,而隨後盛開的蘋果花、梨花、杏花更是爭奇鬥艷。誰也不曾留意,在這片花們爭芳的海洋中獨自悄然綻放的核桃花。說是花
羌族建築以碉樓、石砌房、索撟、棧道和水利築堰等最著名。 歷盡滄桑 羌語稱碉樓為「鄧籠」。早在2000年前《後漢書\'西南夷傳》就有羌族人「依山居止,壘石為屋,高者至十餘丈」的
多神崇拜自然崇拜主要表現為對白石的崇拜,所謂「白石瑩瑩象徵神」。羌民一般都在石碉房和碉樓頂上供奉著5塊白石,象徵天神、地神、山神、山神娘娘和樹神。在自然界中,天、地
羌族多神信仰 羌族是信奉「萬物有靈」的多神教,崇拜的神有三十種,大致可分為四類:(一)自然界諸神,如天神或太陽神、地神、山神、樹神、火神、羊神、牲畜神等。其中天神、山
羌族的節日慶典也很多。羌歷年是羌族人民最為隆重的節日之一,每年農曆十月初一舉行,一般五天至十天。古老的羌歷是十月太陽曆,每至十月初一即新的一年開始,收穫已畢,皆殺
羌族建築風格獨特,技藝高超,材料以石材為主,與漢族建築以木料為主,罕用石材、追求「盛德在木」的基本原則大相逕庭。羌族建築融合了我國傳統建築的三種主要形式——遊牧民
羌族主要聚居在中國西南地區四川省西部,自稱「爾瑪」,意為「本地人」。 羌族的飲食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是羌族物質文化生活的反映,羌族以米為主食,特色飲食別具風味,喜食
圍腰的圖案紋樣。羌繡的飾花紋樣主要有滿花、團花、角花、帶花、填花、簇花等幾種。圍腰的胸襟上一般採用滿花紋樣。滿花紋樣充滿整個胸襟多以花卉為主,也可用幾條帶狀紋樣組
在羌族習俗中,舉行任何祭祀儀式以及歡樂歌舞之前,都要先飲咂酒。在舉行《鎧甲舞》前,人們首先將大酒甕擺在舉行活動的麥場中央,然後有人還抬來了盛滿開水的大木桶。當一切
近代羌族服飾基本上承襲了袍服之制,服飾面料仍以皮裘、毛、麻織品為主。道光《茂州志》載:「其服飾,男氈帽,女編發,以布纏頭,冬夏皆衣毪。」羌族纏頭之俗在乾隆年間《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