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性德《風流子·秋郊即事》:全詞情調悲壯,藝術上似已達化境

納蘭性德《風流子·秋郊即事》:全詞情調悲壯,藝術上似已達化境

納蘭性德《風流子·秋郊即事》:全詞情調悲壯,藝術上似已達化境

古詩詞問答

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原名納蘭成德,一度因避諱太子保成而改名納蘭性德。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其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納蘭性德的《風流子·秋郊即事》,一起來看看吧!

風流子·秋郊即事

納蘭性德 〔清代〕

平原草枯矣,重陽後、黃葉樹騷騷。記玉勒青絲,落花時節,曾逢拾翠,忽聽吹簫。今來是、燒痕殘碧盡,霜影亂紅凋。秋水映空,寒煙如織,皂雕飛處,天慘雲高。

人生須行樂,君知否?容易兩鬢蕭蕭。自與東君作別,剷地無聊。算功名何許,此身博得,短衣射虎,沽酒西郊。便向夕陽影裡,倚馬揮毫。

上片佈景,展現行獵的場景。謂平原革枯,黃葉騷騷。這是重陽後郊外的景象。清秋時節,郊外平原,行獵的時間、地點,因此已有清楚的交代。但步入現場,卻引起對於另一場景的思憶。接著,「今來是」,現場的場景又回到眼前。上片以「枯」、「殘」、「慘」,顯示今日郊原的蕭瑟情狀,並以記憶中的「玉勒青絲」加以映襯,令今日郊原,更顯蕭瑟,為佈景。

下片說情,謂人生在世,應當及時行樂。此生若能夠穿著短衣,在原野打獵,到西郊的酒肆,大碗喝酒,趁著黃昏,靠著馬背,在夕陽影裡,任意揮毫。下片就眼前事敘說觀感,即就「短衣射虎」,表達詞人的人生觀感。

全詞情調悲壯,意境沉雄,藝術上似已達化境。詞人使用了黃、青、翠、碧、紅、皂、慘、白等多種反差比較大的顏色,使詞境絢麗,色感豐富。於秋景、獵事中穿插拾翠女子的青春形象,可謂神來之筆,猶如東坡筆下有小喬,稼軒詞中有紅襟翠袖,而又比這二者更富活力與詩意美,故她又是一種象徵,以下闋中的「東君」稱之,並不為過。這樣寫,使全詞剛而有柔,直而有媚,可代表豪放詞的一格。這首詞表達了詞人慷慨激烈的壯懷和傷春悲秋、憶昔懷舊的情緒,並抒發了歲月空老、平生不得志的身世之歎。

相關內容: 納蘭性德納蘭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詩詞問答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