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本站小編帶來納蘭性德的《浣溪沙·紅橋懷古和王阮亭韻》原文及賞析,感興趣的讀者和本站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浣溪沙·紅橋懷古和王阮亭韻
(清)納蘭性德
無恙年年汴水流。一聲水調短亭秋。舊時明月照揚州。
曾是長堤牽錦纜,綠楊清瘦至今愁。玉鉤斜路近迷樓。
註釋
紅橋:橋名。在江蘇揚州市。明崇禎時期建造,為揚州遊覽勝地之一。
無恙:安好。
汴水:古河名,原河在今河南滎陽附近受黃河之水,流經開封,東至江蘇徐州轉入泗水。隋煬帝巡幸江都即由此道。今水已湮廢,僅泗縣尚有汴水斷渠。
水調:曲調名,傳為隋場帝時,開汴渠成,遂作此。
短亭:舊時城外大道旁,五里設短亭,十里設長亭,為行人休憩或送行餞別之所。
長堤,指隋堤。
玉鉤斜:隋代葬埋宮女的墓地。
近:靠近。
迷樓:樓名。故址在今揚州西北。
白話譯文
汴水依舊如隋時的樣子,年年東流。秋日的短亭傳來一首《水調》的歌聲。明月彷彿也是舊時的,靜靜地照耀著揚州城。
想隋朝的時候這裡曾是何等繁華侈靡,如今河岸楊柳像人一般清瘦多愁,隋代葬埋宮女的墓地還是靠近了歌舞之樓。
背景
這首詞作於康熙二十三年(1684)十月,是為納蘭扈駕巡幸江南抵達揚州之時所作。時,納蘭性德三十歲。時隔二十餘年,容若和王阮亭韻,乃步其一(北郭清溪一帶流)原玉。
賞析
納蘭此篇則明示之「懷古」,「懷古」之作是詩人詠懷的一種手法,無非是借用古人古事以抒情達意而已,可以說舉凡詩詞中的懷古之作都是詩人的詠懷之作。該篇亦是如此,作者借詠隋煬帝窮奢極欲,腐敗昏聵之故實,抒寫了自己的不勝今昔之慨。
其一為王世禛首倡,描摹紅橋風物。謂其坐落於綠楊城郭,登橋四望,徘徊感歎,亦當自迷。容若和之,曰為懷古。除了「舊時明月」,其所懷者,應當還包括長堤錦纜。前者乃自然物象,指明月照耀下的揚州;後者社會事相,指隋煬帝至汴京,錦帆過處,香聞十里場景。「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徐凝《憶揚州》)。汴水年年,水調聲聲。眼前物景似乎並無變化。上片佈景,以「無恙」二字,說明一切。那麼,當年經過汴水,巡幸江都的帝御龍舟及蕭妃鳳舸,至今又如何呢?
長堤上,清瘦綠楊,不是曾為牽繫過錦帆的彩纜嗎?眼下所能見到的,盡為愁思籠罩。隋帝建造迷樓,已與宮女的玉鉤,一起埋葬。下片說情,以長堤錦纜與清瘦楊柳對舉,說明江上景物依舊,眼下人事全非,並以玉鉤、迷樓,對於當年的人和事,表示哀悼,為寄弔古之情。詞章因紅橋之名,哀樂交乘,與原作之徘徊感歎,同一懷抱,可謂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