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誌異《褚生》原文
順天陳孝廉[1],十六七歲時,嘗從塾師讀於僧寺,徒侶綦繁[2].內有褚生,自言山東人,攻苦講求,各不暇息;且寄宿齋中,未嘗一見其歸。陳與最善,因詰之,答曰:「僕家貧,辦束金不易[3],即不能惜寸陰[4],而加以夜半,則我之二日,可當人三日。」陳感其言,欲攜榻來與共寢。褚止之曰:「且勿,且勿!我視先生,學非吾師也。阜城門有呂先生[5],年雖耄,可師,請與俱遷之。」蓋都中設帳者多以月計[6],月終束金完,任其留止。
於是兩生同詣呂。呂,越之宿儒[7],落魄不能歸[8],因授童蒙[9],實非其志也。得兩生甚喜;而褚又甚慧,過目輒了,故尤器重之。兩人情好款密,晝同幾,夜同榻。
月既終,褚忽假歸,十餘日不復至。共疑之。一日,陳以故至天寧寺[10],遇褚廊下,劈檾淬硫[11],作火具焉。見陳,忸怩不安[12].陳問:「何遽廢讀?」褚握手請間,慼然曰:「貧無以遺先生[13],必半月販[14],始能一月讀。」陳感慨良久,曰:「但往讀,自合極力[15].」命從人收其業,同歸塾。戒陳勿洩,但托故以告先生。陳父固肆賈[16],居物致富,陳輒竊父金,代褚遺師,父以亡金責陳,陳實告之。父以為癡,遂使廢學。褚大慚,別師欲去。呂知其故,讓之曰:「子既貧,胡不早告?」乃悉以金返陳父,止褚讀如故,與共饔飧[17],若子焉。陳雖不入館,每邀褚過酒家飲。褚固以避嫌不往;而陳要之彌堅,往往位下,褚不忍絕,遂與往來無間。
逾二年,陳父死,復求受業[18].呂感其誠,納之;而廢學既久,較褚懸絕矣。居半年,呂長子自越來,丐食尋父。門人輩斂金助裝,褚惟灑涕依戀而已。呂臨別,囑陳師事褚。陳從之,館褚於家。未幾,入邑庠,以「遺才」應試[19].陳慮不能終幅[20],褚請代之。至期,褚偕一人來,雲是表兄劉天若,囑陳暫從去。陳方出,褚忽自後曳之,身欲踣,劉急挽之而去。
覽眺一過,相攜宿於其家。家無婦女,即館客於內捨。居數日,忽已中秋。
劉日:「今日李皇親園中[21],遊人甚夥,當往一豁積悶[22],相便送君歸。」
使人荷茶鼎、酒具而往[23].但見水肆梅亭[24],喧啾不得入[25].過水關,則老柳之下,橫一畫橈[26],相將登舟。酒數行,苦寂。劉顧僮曰:「梅花館近有新姬,不知在家否?」僮去少時,與姬俱至。蓋構欄李遏雲也。李,都中名妓,工詩善歌,陳曾與友人飲其家,故識之。相見,略道溫涼。姬慼慼有憂容。劉命之歌,為歌《蒿里》[27].陳不悅,曰:「主客即不當卿意,何至對生人歌死曲?」姬起謝,強顏歡笑,乃歌艷曲[28].陳喜,捉腕曰[29]:「卿向日《浣溪紗》讀之數過[30],今並忘之。」姬吟曰:「淚眼盈盈對鏡台,開簾忽見小姑來[31],低頭轉側看弓鞋[32].強解綠蛾開笑面[33],頻將紅袖拭香腮,小心猶恐被人猜。」陳反覆數四[34].已而泊舟,過長廊,見壁上題詠甚多,即命筆記詞其上。日已薄暮,劉曰:「闈中人將出矣。」
遂送陳歸。入門,即別去。陳見室暗無人,俄延間,褚已入門;細審之,卻非褚生[35].方疑,客遽近身而僕[36].家人曰:「公子憊矣!」共扶拽之。
轉覺僕者非他[37],即已也。既起,見褚生在旁,惚惚若夢。屏人而研究之。
褚曰:「告之勿驚:我實鬼也。久當投生,所以因循於此者,高誼所不能忘,故附君體,以代捉[38];三場畢[39],此願了矣。」陳復求赴春闈[40].曰:「君先世福薄,慳吝之骨,誥贈所不堪也[41].」問:「將何適?」曰:「呂先生與僕有父子之分,系念常不能置。表兄為冥1082司典簿[42],求白地府主者,或當有說。「遂別而去。
陳異之。天明,訪李姬,將問以泛舟之事,則姬死數日矣。又至皇親園,見題句猶存,而淡墨依稀,若將磨滅。始悟題者為魂[43],作者為鬼[44].至夕,褚喜而至,曰:「所謀幸成,敬與君別。」遂伸兩掌,命陳書褚字於上以志之。陳將置酒為餞,搖首曰:「勿須。君如不忘舊好,放榜後,勿憚修阻[45]。」陳揮涕送之。見一人伺候於門;褚方依依,其人以手按其項,隨手而匾,掬人囊,負之而去。過數日,陳果捷[46].於是治裝如越。呂妻斷育幾十年,五旬餘,忽生一子,兩手握固不可開。陳至,請相見,便謂掌中當有文日「褚」。呂不深信。兒見陳,十指自開,視之果然。驚問其故,具告之。共相歡異。陳厚貽之,乃返。後呂以歲貢廷試入都[47],捨於陳[48];則兒十三歲,入泮矣。
異史氏曰:「呂老教門人[49],而不知自教其子。嗚呼!作善於人,而降祥於己,一間也哉[50]!褚生者,未以身報師,先以魂報友,其志其行,可貫日月[51],豈以其鬼故奇之與!」
聊齋誌異《褚生》翻譯
順天府的陳孝廉,十六七歲的時候,曾經跟隨一位私塾先生在僧寺中讀書。同學很多,其中有一個姓褚的同學,自稱是山東人,刻苦攻讀鑽研,一刻也不休息。而且這個同學寄宿在學校裡,從未見他回過一次家。陳生與他最要好,因而就詢問他為什麼不回家。褚生回答說:「我家裡很窮,籌措學費不容易。我即使做不到珍惜每一寸光陰,如果每天加上半個夜晚,那麼我的兩天就可以抵得上別人的三天。」陳生聽了他的話很受感動,就想搬來床鋪和他一起住。褚生勸阻他說:「暫且不要這樣做!我看先生的學識已經不能做我們的老師了。阜城門有一位呂先生,年紀雖然很老了,卻可以做我們的老師,請你和我一同到他那裡去求學吧。」原來京城中教私塾的大多按月計算收取學費。月底學費用完了,學生們可以按自己的意願繼續留下或者離開。於是陳、褚二人就一同去拜見呂老先生。呂老先生是浙江有名的讀書人,因落魄窮困而不能回鄉,只好靠教兒童啟蒙餬口,這實在不是他的志向。所以,他得到陳、褚兩個學生後非常高興。而褚生又很聰明,讀書一過目就懂了,呂先生特別器重他。陳、褚兩人感情十分親密,白天同桌讀書,晚上共睡一床。到了月底,褚生忽然請假回去了,十幾天沒再回來,大家都感到很奇怪。
一天,陳生因為有事到了天寧寺,在廊下遇見了褚生,他正在把苘麻劈城小條,蘸上硫黃,製成引火的用具。褚生見到陳生後,現出羞慚不安的神情。陳生問道:「你為什麼突然停止讀書了?」褚生握住陳生的手,把他請到一邊,很難過地說:「因為家窮沒有錢給先生作學費,所以必須做半個月的買賣,才能讀一個月的書。」陳生感慨了很長時間,說:「你儘管回去讀書,我自當盡力幫助你。」就叫僕人收拾起褚生的工具,兩人一同回到學校。褚生囑咐陳生不要洩漏這件事情,只假托個理由去告訴先生。陳生的父親本是個開店舖的商人,靠做買賣致富,陳生常偷父親的錢,替褚生交納學費。陳父因為丟失了錢而責問陳生,陳生就把實情告訴了父親。陳父認為陳生是個書獃子,就叫他停學了。褚生感到十分慚愧,拜別老師準備離去。呂老先生知道了其中的緣故,就責備他說:「你既然這樣貧困,為什麼不早告訴我?」於是把錢全部退還給陳父,留下褚生像往常一樣讀書,跟他一起吃飯,對待他就像自已的兒子一樣。陳生雖然不入館讀書了,卻常常邀請褚生到酒店共飲。褚生本來為了避嫌不肯去,可陳生邀請他也越發堅決,常常流下淚來。褚生不忍心拒絕他,於是與陳生就來往不斷了。
過了兩年,陳生的父親死了,陳生又要求跟呂老先生讀書,呂老先生被他的誠意感動了。就收下了他。但陳生由於停學已經很久,和褚生相比差距很大了。過了半年,呂老先生的長子從浙江一路討著飯到京城來尋找父親。學生們湊集了一些錢給呂老先生作回鄉的路費,可是褚生只有流著眼淚依戀不捨而已。呂老先生臨別時,囑咐陳生要把褚生當作自己的老師對待。陳生答應了,請褚生住到自己家裡當自已的老師。過了不久,陳生考中了秀才,又以「遺才」科的身份參加鄉試。陳生擔心自己不能把文章寫完,褚生主動請求代替他去參加考試。到了鄉試的日期,褚生帶了一個人來,說是自己的表兄劉天若,囑咐陳生暫時跟著他去。陳生剛剛出門,褚生忽然從後邊拉他,陳生身體幾乎跌倒,劉天若急忙挽住他一同走了。他們遊覽眺望了一陣子以後,就一同在劉天若家中住下了。劉家沒有婦女,他就讓客人住在了內院。住了幾天,不知不覺到了中秋節了。劉天若說:「今天李皇親的花園中遊人很多,我們也應當去舒散一下心頭的煩悶,順便送你回家。」於是,劉天若就叫馬僮挑著茶炊、酒具前去。只見水中樓台,梅花形的亭閣裡,人聲喧嘩嘈雜,不能進入。走過了一道水閘,便見在老柳樹下橫著一條畫舫,他們就互相扶著登上船去。兩人酒過數巡,很感寂寞。劉天若伸頭對書僮說:「梅花館最近有新來的妓女,不知在家不在?」書僮去了一會兒,就和一位女子一同回來了。原來是妓院的李遏雲,她是京城的名妓,詩寫得很好,又善於唱歌。陳生曾經和朋友一起在她家喝過酒,所以認識她。兩人相見,略為問候了幾句。李姬臉上帶著悲哀憂愁的神色。劉天若叫她唱歌,她就唱了一支《蒿里曲》。陳生很不高興地說:「我們主、客兩人即使不能使你滿意,也不致於對著活人唱輓歌!」李姬站起來表示了歉意,勉強露出了笑臉,就唱了一支詞曲濃艷的歌曲。陳生高興了,握住李姬的手腕說:「你過去寫的《浣溪紗》詞我讀了好幾遍,現在都忘了。」李姬就吟道:「淚眼盈盈對鏡台,開簾忽見小姑來,低頭轉側看弓鞋。強解綠蛾開笑面,頻將紅袖拭香腮,小心猶恐被人猜。」陳生反覆吟詠了好幾遍。不一會兒,船靠岸停下。他們上岸後走過長廊時,陳生見長廊壁上題詩很多,就拿起筆來把那首《浣溪紗》詞寫在壁上。這時天色已近傍晚了,劉天若說:「考場中的人快出來了。」就送陳生回家。陳生進了家門,劉天若就告別回去了。陳生見室內昏暗無人,稍一遲疑,褚生已經走進門來,他細看了看,卻不是褚生。正感到疑惑的時候,那人忽然走近自己身邊跌倒了。這時家裡僕人們說:
「公子疲勞極了!」一齊來拽他扶他;陳生又覺得跌倒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他站起來後,看見褚生站在旁邊,恍恍惚惚好像是在夢境中。陳生屏退了僕人追問這件事,褚生說:「告訴你不要吃驚:我其實是個鬼,很早就應該投生轉世了。所以在這裡一拖再拖,是因為不能忘記你對我的深厚情誼,因此附在你身上,以便代替你去參加鄉試。現在三場考試已經結束,我的願望也了結了。」陳生又請求他代替自己參加會試。褚生說:「你的父輩福薄,慳吝之人的骨格,承受不了誥贈的榮耀。」陳生問:「你將要到哪裡去?」褚生說:「呂老先生與我有父子的情分,我經常掛在心上而不能忘。我的表兄在陰間衙門裡掌管簿籍,我求他向地府主管者說情,或者能有希望作他的子嗣。」於是告別而去。陳生覺得這件事很奇異,天明後就去拜訪李姬,想問問泛舟遊湖的事,但是李姬已經死了好幾天了。他又到李皇親花園中去,見廊壁上自己題的那首《浣溪紗》詞仍在,只是墨色淡而模糊,好像就要磨滅了一樣。這才明白題寫詩的是自己的魂,而作詞的李姬是個鬼。到了晚上,褚生滿面喜色地來了,說:「所求之事幸而成功了,現在要向你告別了。」於是伸出兩隻手來,叫陳生在手心裡各寫上「褚」字作為標誌。陳生要設酒宴為他餞行,褚生搖頭說:「不必了。你如果不忘我們往日的交情,鄉試發榜以後,不要怕路途遙遠艱險,到浙江來看望我。」陳生流著淚送他,看見有一個人在門外等候著,褚生還在依依不捨,這個人用手按著褚生的頭頂,褚生就隨著他的手變扁了。這個人用手把褚生捧起來放入一個口袋中,背著走了。
過了幾天,陳生果然考中了舉人。於是治備了行裝前往浙江。呂老先生的妻子幾十年不生育,五十多歲了,忽然生了一個男孩,兩隻手緊緊握住不能伸開。陳生到了呂家,要求見見小孩,並說手掌中一定有個「褚」字。呂老先生不信。小孩見了陳生,十指自動伸開了,一看他的手掌心,果然各寫著一個「褚」字。大家很驚奇地問起原因,陳生就把這事原原本本地告訴了他們。大家又喜歡又驚奇。陳生豐厚地贈送給呂老先生一筆錢,才告辭回家。後來,呂老先生以歲貢的資格,到京城參加廷試,住在陳生家裡。這時呂老先生的小兒子才十三歲,已經考中秀才了。
聊齋誌異《褚生》賞析
本篇寫褚生即鬼報恩的故事,它沒有跳出在這方面表現的俗套,先讓褚生處在貧困之中。在具體表現上從兩方面落筆,一是極力寫褚生的同窗陳生對他的幫助及二人的交情。陳生為了使褚生免除勞苦,專心讀書,不惜偷父親的錢為褚支付學費,被父親發覺後強令廢學經商,常常邀請褚到酒家喝酒。父親死後,恢復學業,又遵從師命,師事褚生,為他在自己家裡開設學館。二是極力寫呂先生對褚生的幫助,呂先生知道陳偷父親的錢為褚支付學費,不僅把這些錢如數退還給陳父,而且像對兒子一樣對待褚生。然而,這些對於褚生的報恩來說,都只是鋪墊,作者自覺地設下伏筆,如敘說陳生與褚學業的懸殊,呂先生待褚生像兒子,暗示了褚生將來報恩的方向.結果是褚生代替陳生參加科舉,使陳生中舉,隨後投生到呂先生家,使五十幾歲的呂師娘生了一個兒子。
在施恩與報恩各為雙重線索中,作者沒有平均使用筆墨,對施恩寫得較詳,具體展示施恩的過程,刻畫人物的形象,褚、陳以及呂先生都躍然紙上,而對報恩則寫得較略,交代事情的結果,不作多的描述。對於陳與呂先生,主要表現陳,不僅在陳、呂施恩於褚時是這樣,當褚代陳應考時,又生出褚的表哥帶陳到李皇親花園遊玩一節。這一節在全篇中很像閒筆,與情節的發展沒有什麼關聯,實際上是有意識地讓陳迴避家人、鄉親,為褚生的代考服務。並為全篇增添了一些情韻和奇幻的色彩。知恩必報,在鬼亦然,這是全篇的基調,貫穿的是善有善報的思想,所以篇中對陳父的慳吝持批判的態度,褚對陳的報恩行為因此而有限度。知恩必報,在鬼亦然,這是全篇的基調,貫穿的是善有善報的思想,所以篇中對陳父的慳吝持批判的態度,褚對陳的報恩行為因此而有限度。
相關內容: 聊齋誌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