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式拔河:藏族押加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民族特色,其中在我國西南部的藏族同胞們,雖然他們的拔河跟我們一樣都叫拔河,但是在藏族藏式拔河又稱藏族押加,你知道藏族押加有什麼特色嗎?
押加,又稱大象拔河,桂語叫「浪波聶孜」,意為大象頸部技能。在藏區這一項目最普及,故稱之為桂式拔河。現已被列為全國民運會表演項目。
比賽前,選一塊平地,先在地上劃兩條平行線作為河界,中央又劃一條中界,準備一條長約4米的繩子式布帶並兩端打結。比賽由兩人進行,雙方各自把繩子套在脖子上,兩人相背,將賽繩經過腹胸部從襠下穿過,然後趴下,雙手著地,賽繩拉直,繩子中間系一紅布為標誌,垂直於中界。聽到比賽開始的口令後,兩人用力互拉前爬(爬拉動作模擬大象)。用腿腰肩頸的力量拖動布帶奮力向前爬,以將紅布標誌拉過河界者為勝。
押加又稱「大象拔河」和「藏式拔河」,在西藏已有百年的歷史。在四川藏區,類似的活動稱為「賁牛」。甘孜藏族自治州還有一種把腰帶套在脖子上、面對面站立的拔河遊戲,稱做「格吞」。
押加這項傳統的民族體育項目是在西藏特殊的自然環境和獨特的民族生活習俗基礎上產生的,並以獨特的形式世代相傳,深受廣大藏族群眾的喜愛,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因此得以保存和發展。在第一屆至第五屆全國民族運動會中押加為表演項目,1999年第六屆全國民族運動會上押加被正式定為競賽項目。
相關內容: 藏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