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卍」字不論作為圖案還是符號均隨處可見。在藏語中,被漢語中讀作「萬」的「卍」被稱作「雍仲」。在藏民族看來,「卍」表達的是吉祥的含義,這一點,同漢民族是一樣的。我們可以稱「卍」為「雍仲」吉祥符。
在西藏歷史上,「卍」是與宗教緊密相聯的,無論是原始的苯教還是後來的藏傳佛教。在原始的苯教中,「卍」就是吉祥的標誌,苯教創立時被稱為「雍仲本」,使用的文字被稱作「雍仲」神文,苯教所處的地方被稱為「九級雍仲山」、「雍仲沙丘」,苯教祖先所持的禪杖也有「雍仲」吉祥圖案,就連苯教寺廟選址也多在天然帶有「卍」形圖案的地方。佛教傳入西藏後,「卍」也被廣泛運用。凡是佛的畫像,胸前必有吉祥符。只不過苯教與藏傳佛教在使用「卍」有一定的區別:苯教裡的「卍」按逆時針方向旋轉,佛教裡的「卍」按順時針方向旋轉。如果你要去寺廟轉經,必先搞清楚這是苯教寺廟還是佛教寺廟,否則方向轉反了,轉經所要表達的心願也等於零了。
「卍」作為祥符,成為藏民族生活中的一部分:比如住的屋子,牆上少不了有「卍」,門窗上也少不了「卍」;搭的帳篷,少不了繡有「卍」;煮飯的灶房,也塗有「卍」;穿的衣服,多繡有「卍」。如果是本命年的女子,更是要在自己穿的衣服後背繡上一個大大的「卍」;家裡用的傢俱也多繪有「卍」;唐卡上,也多有「卍」……除了「卍」字單獨作用外,還可將其連接起來組成長的圖案、方的圖案等,表達益壽延年等意思。總之,「卍」字用在不同的地方,表達的是不同的意思,比如畫在屋基上,祈求的是修建的房屋結實;畫在房門上,祈求的是抵擋天災人禍;畫在灶房裡,祈求的是灶神對這個家庭的保佑;背在背上,祈求的是自己的萬事如意……所有這一切,可以歸為一點,目的都是祈求實現藏民族心中美好的願望。雖然「卍」字吉祥符的本意帶有宗教的色彩,但事實上,它不僅是藏民族宗教生活的組成部分,也是藏民族社會生活的組成部分,已深入到民族心裡中,甚至成為其審美的一個標準。
相關內容: 藏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