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幕遮﹒詠選仙圖》:暑籠晴,風解慍。雨後余清,暗襲衣裾潤。一局選仙逃暑困。笑指尊前、誰向青霄近。整金盆,輪玉筍。鳳駕鸞車,誰敢爭先進。重五休言升最緊。縱有碧油,到了輸堂印。
蘇軾畫像
這是一首詠畫詞,蘇軾給大家描寫的是為避暑防困而大家玩選仙賭錢的情景。選仙是彩選遊戲的其中一種,是用擲骰子的大小來確定進位,類似於咱們現在的大富翁遊戲,而用來確定前進後退的圖紙就稱為選仙圖。
《蘇幕遮﹒詠選仙圖》上闋描寫的是賭錢的原因。盛夏酷暑難耐,濕熱悶讓人難以忍受,一場大雨過後,空氣清新了,氣溫降低了,隨讓人舒爽了些,但還是悶熱暑氣未消盡,讓人昏昏欲睡,為了打起精神,大家決定聚眾玩選仙。這是引出選仙圖的引子,也為接下來描述選仙賭博的場景做了合理的鋪墊,不讓人覺得突兀,又緊扣主題。
《蘇幕遮﹒詠選仙圖》下闋描寫的是整個選仙賭博的場面。在盆子中擲骰子選走的步數,雙方前後追趕競爭激烈氣氛很是緊張。「金盆」、「玉筍」「鳳駕」、「鸞車」用誇張、比喻的手法將當時的場景描繪的真實又生動,「縱有碧油,到了輸堂印」作者想像出這場賭博遊戲的最終結果,至此整場遊戲從開始到結尾都生動的展現在讀者的眼前。
蘇軾的這首《蘇幕遮﹒詠選仙圖》借由一張博彩用的圖畫,將整個選仙賭博的前因後果真實生動完整的展現在大家的眼前,由死物變活景由詠畫變敘事,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處。
蘇軾留侯論寫了什麼
蘇東坡從司馬遷的史記裡截取了張良幫助漢高祖成就統一天下大業的故事,揭露忍小而思大謀,等候敵人鋒芒過後勢力衰敗這兩個策略的道理。文章論述講理,引經據典,起承轉合,跌宕起伏,文風雄略大氣。
蘇軾雕像
「古之所謂豪傑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文章開頭就直奔主題,寫到具有宏偉抱負的人往往胸懷廣闊,能做到真正的寵辱不驚臨危不懼。接著寫張良遇到一位橋上的老人,被後人臆測為仙人,但是蘇東坡認為這位老人也可以是秦國的智者,為了檢測張良的脾性而故意羞辱張良。蘇東坡提出對待秦王應該讓秦王充分滿足他的優秀嬌縱之心,縱其鋒芒等到後期開始衰敗再開始謀略對付秦王,這樣的策略才是真正謀略。
張良選擇刺殺秦王,能逃脫實在太僥倖了,也是下下策。蘇軾認為張良應該珍視自己的生命,做深謀遠慮之事,要有長遠目標,而不是冒險。老人唐突冒犯張良,可是張良卻沒有生氣,這也是張良從秦國危險情勢下逃脫的原因。文章末尾再次羅列古代國君的品德,指出能成功都是因為有足夠的氣量。前代漢高祖成功項羽失敗的對比,再次強調張良的氣度。最後寫張良的外貌和內在不同,讚美了張良的優異品質和才德。
這篇文章對張良的評論有著獨到見解,並沒有簡單的敘述他的事跡而是特別立意張良的忍耐,是為了表明君主應該有更廣闊的胸懷氣度才能成為明君的觀點。
蘇軾的琴詩意思是什麼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短短二十八個字,兩個假設,兩個反問,看似簡單卻引人深思。這就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寫的《琴詩》,又名《題沈君琴》。有人說,這首詩通過所詠之物,讚揚了沈君爐火純青的琴藝。有人說,這是一個複雜的美學問題。也有人說這首詩蘊有很深的禪意。
蘇軾畫像
從借物詠人這方面來說,單單孤零零的琴弦是不能自動發出聲音的,而空空的雙手同樣無法從指間流淌出旋律,只有用手指撥動琴弦才能發出聲音。這樣說來,誰都可以彈琴,但是因心情和思想的不同,每個人彈奏出的音色也不盡相同。只有佳琴和高超的琴藝同時存在,才能彈奏出美妙的琴聲。
蘇軾不僅是文學家,同時還是書畫家,美食家。所以,他的詩詞以豪放為主,風格多變,內容廣泛,取材多樣,形式靈活。這首詩裡,蘇軾辯證地討論了產生藝術美的主客觀之間的關係。這是一個複雜的美學方面的問題,從中可以看出蘇軾深刻的辯證思考過程。它揭示出了任何事物的產生都需要主觀和客觀有機的結合。
《楞嚴經》裡有這樣一句話:「譬如琴瑟、箜篌、琵琶,雖有妙音,若無妙指,終不能發。」這段話和蘇軾的琴詩有異曲同工之妙,或者說,蘇軾的詩將禪意更淺顯地表達出來了。佛教認為,一切都是因緣和合而成,事物和事物之間因為建立了聯繫,才得以存在。
詩人蘇軾最後結局怎麼樣
蘇軾是一代文學大家,藝術家,政治家,但是蘇軾結局卻並不是那麼完美,甚至可以說是在經歷了跌宕起伏之後的悲劇結局。
蘇軾畫像
縱觀他的一生,他的仕途並不是一帆風順的。真可謂是一波三折。在蘇軾的政治生涯中,經歷了太多,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作為為官之人,蘇軾在當時北宋史上也是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從宋神宗到宋哲宗再到宋徽宗。蘇軾經歷了三代,並且屢次被委以重任,屢次被貶。但是在政治發展史上,他是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一心為民,兩袖清風,真心實意為百姓做事。哪怕被貶被流放,初心不改,踏實做人,認真做事。但是最後蘇軾結局呢?
蘇軾的不幸是因那場烏台詩案而起的。因為在詩中抒發自己的感情,被新黨污蔑陷害,說在詩中暗含不滿,諷刺朝廷腐敗。最後蘇軾得到從輕發落,被貶到黃州成為團練副使,但是行動受當地官員監視。在此之後,蘇軾對朝廷心灰意冷,心情鬱悶。1084年,蘇軾離開黃州,即將前往汝州。但不幸的是由於路途遙遠,幼子不幸夭折,後來蘇軾暫時前往常州休養。
1100年,在宋徽宗即位後,蘇軾得到大赦,復任朝奉郎。不幸的是在北歸途中,1101年,因病去世,卒於常州。他的兒子蘇過遵照父親的遺囑將靈柩運至郟城縣安葬。在宋高宗即位後,追封蘇軾為太師,謚號為「文忠」。這就是蘇軾結局,真是令人唏噓。
蘇軾被貶的原因是什麼
蘇軾作為詞人是很出色的,可是在做官方面就是很坎坷的。在官途上,蘇軾被貶了四次。
蘇軾畫像
蘇軾第一次被貶因為和王安石的政見不一樣,蘇軾應該是一個比較傲氣的人,因為這件事就主動和皇帝提出要離開京城去小地方做官。於是蘇軾就被調到杭州做了通判。
蘇軾第二次被貶是在元豐二年的時候,這次和第一次被貶不同的是,這次不是自己請求而是被別人誣陷之後才被貶的,誣陷蘇軾的人是李定,這次的事件在歷史上也有留下記錄的,被稱為「烏台詩案」。
蘇軾第三次被貶是在宋哲宗即位的時候,高太后她垂簾聽政。可是高太后看新黨很不順眼,於是高太后在宋哲宗上台的第一件事就是用宋哲宗的手除掉了新黨的一批人,新黨被除掉了之後,朝中的官員沒有剩下多少,於是就有人想起了蘇軾,就把蘇軾召回了朝中,被任命為禮部郎中。可是蘇軾這個人就是比較傲的,他在朝中,不能和新黨共事,也沒辦法和舊黨的人相處。就因為這個問題,蘇軾又請求把自己調到外地去。
蘇軾的最後一次被貶是在元佑六年也就是1091年,朝中實在是沒什麼人在,只好再把蘇軾叫回來,這次呢,蘇軾還是沒有在中央待多久就又去請求皇帝把自己調到地方去。原因也是意見不統一。
蘇軾被貶倒也不全是被貶,更多的是自己的要求,從中也可以看出蘇軾比起做官更適合做一個詞人。
蘇軾文章有哪些
蘇軾的文章是指蘇軾包括散文在內的各類文章,蘇軾可以說是一位文學成就非常高的人,其詩與黃庭堅並稱為「蘇黃」,其詞語辛棄疾並稱為「蘇辛」,其散文與歐陽修並稱為「歐蘇」,並且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所以蘇軾堪稱一代文豪,其作品代表了北宋時期文學創作上的最高成就。下面我們就說一下蘇軾的文章。
蘇軾畫像
蘇軾的散文中最出名的是《石鍾山記》和《放鶴亭記》,這兩篇散文可以說與蘇軾的《赤壁賦》和《後赤壁賦》齊名。蘇軾留存下來的文章是很多的,這兩篇可以說是其中的精品,能夠寓情於景,使得情景交融,並且能夠說明自己的情懷與想要告訴大家的道理,情景交融處理的非常的好,可以說一般人是難以企及的。
另外,蘇軾的文章比較有名氣的還有:《刑賞忠厚之至論》、《范增論》、《賈誼論》、《晁錯論》 、《記承天寺夜遊》、《重巽以申命論》、《進策》、《策總敘》、《策略》五篇、《策別課百官》六篇、《策別安萬民》六篇、《策別厚貨財》二篇、《策別訓兵旅》三篇、《策斷》三篇等等。
蘇軾是一代大家,其作品可以說都是才子之筆,都是非常不錯的,特別是議論文更是氣勢恢宏、用典豐富,讓人深刻的感覺到其豪放的胸襟與如泉的才思,具有相當的說服能力與美感。就是從當今來看也是很少有人能過與其比肩的。
相關內容: 蘇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