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可上天可入地!率性地在廟堂和江湖之間穿梭!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中華上下五千年,從詩詞歌賦,到飲酒作畫,深厚的文化底蘊,是我們的民族驕傲,更是我們獨一無二的寶藏。說到詩詞歌賦,那宋詞必定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婉轉悠揚的韻律,深情款款的文字,都讓人不可自拔。
說起宋詞,那麼蘇東坡一定會被提及。就像《蘇東坡:最是人間真情味》中所言:有中國人的地方,大抵都會吟唱「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也會吟誦「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還會遙想「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千百年來,這些膾炙人口的詩句,讓人口齒留香,念念不忘。而蘇軾,這個歷史中的風流人物,成為了多少人心口的硃砂痣。林語堂在《蘇東坡傳》中說:「他的肉體雖然會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輩子,則可稱為天上的星、地上的河,可以閃亮照明,可以滋潤營養,因而維持眾生萬物。」
我們之所以對蘇東坡念念不忘,不單單是因為這些詩詞佳句,更是因為他的精神。他的一生宦海起伏,坎坷不平。不論是何種境遇,哪種災難,他都可以微笑著面對。他是詩人,是畫家,是美食家,是政治家,但他更是哲學家。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這就是蘇軾。他活得瀟灑自信,真正的做到了詩意人生。上可九天攬月,下能五洋捉鱉。朝堂之上,他是國家重臣;鄉野之間,他是閒散農人。
人間百年,廟堂之高,江湖之遠,他是怎樣在廟堂和江湖之間自由穿梭呢?人這一生,總繞不過親情、愛情、友情,被七情六慾包裹的人生,必定也被七情六慾所影響。
一、親情:父母之愛,兄友弟恭
宋仁宗景佑三年(一三六)十二月十九日,蘇軾成生在四川眉山。蘇軾幼年時,父親蘇洵每日都沉浸在書本之中,這對小小的蘇軾影響頗大。再加上蘇家本就是小康之家,沒有溫飽之憂。蘇洵進京趕考,蘇軾的開蒙教育則有母親程氏來完成。而蘇軾的母親,更是書香門第、官宦之家的女兒,教育蘇軾對她來說小菜一碟。宋代司馬光在程氏的墓誌銘中寫道:「喜讀書,皆識其大義。」司馬光,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能得到他的讚揚,是極為不易的。從此處,也可看出蘇母程氏是一位了不起的人。
除了父母的言傳身教,家庭和睦之外,還有他所居住的環境。蘇東坡曾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自古以來,竹就是君子的代名詞。而蘇軾的品性,亦如竹子。江曉英在《蘇東坡:最是人間真情味》說:「竹,自強不息,虛懷若谷,清雅脫俗,頂天立地,清華其外、淡泊其中,不媚俗世。」這不就是蘇東坡的性情嗎?
而蘇軾與弟弟蘇轍的兄弟關係,在千百年來也頗受人追崇。「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就是寫給蘇轍的。他們一生聚少離多,書信詞賦,成為了他們表達情感的載體。由此也湧現出了無數的名言佳句。
這樣和睦的家庭,清雅的環境,對蘇軾性情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
二、愛情:因情而柔軟,因愛而動人
在紅塵俗世,最幸福的莫過於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徐志摩說:「我將在茫茫人海中尋找我唯一之靈魂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這句話,對徐志摩來說充滿了悲情的味道,但是對於蘇軾來說,卻是幸福無限。
蘇軾那首著名的悼亡詩「十年生死兩茫茫」,讓人聞之落淚。該是怎樣的深情,才能讓十年之後想起,依然傷痛不已。這首詩是蘇軾悼念他的第一任妻子王弗所做,王弗是通曉詩書的,並且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她更有一顆七竅玲瓏心。江曉英在《蘇東坡:最是人間真情味》中說:「王弗在蘇軾心中,分飾多個角色,有母親般的溫情寬厚,有姐姐般的溫暖親厚,更有愛人的溫柔純厚。」這樣的女子,怎麼會不令蘇軾念念不忘呢?
蘇軾的第二任妻子是王閏之,是王弗的堂妹。王弗之於蘇軾,事事提點,給予建議;而王閏之則是事事順遂他的性情和興致。在蘇軾顛沛流離的半生中,王閏之不離不棄。二十五年間,輾轉各地,從繁華到落幕,執子之手,笑看人生。
漫漫人生路,佳人在側,冷暖相伴,這該是不羨鴛鴦不羨仙的生活吧!兩任妻子,各有千秋,歷經的風雨,荒唐的人生,因為這樣的美好,都微不足道了。
三、友情:良師益友,提攜陪伴
朋友是什麼?江曉英說:「朋友就是在一起可以製造風景,不在一起可以替你看風景,有了快樂一起可以分享,遇到困難願意幫你承擔的那類人吧」。朋友,就是可以陪你哭,陪你笑,陪你吵,陪你鬧的人。
千金易得,知己難求。蘇軾這一生,卻有好幾位知己好友。他們是蘇軾的老師,也是蘇軾的朋友。比如王安石,張方平,還有歐陽修。因為「烏台詩案」,牽連了數人。跟蘇軾有瓜葛的,關係密切的,被流放、被貶謫,但他們毫無怨言。其中被懲罰最重的是王鞏,宰相之孫。但是他不但沒有一句怨言,反而回過頭來安慰蘇軾。
宋代著名書法家黃庭堅,是蘇軾的朋友,也是蘇軾的弟子。他們曾經各執棋子,樹下對弈。也曾玩轉句子,做詩詞遊戲。他們戲稱蘇軾的字為「石壓蛤蟆」,黃庭堅的則是「樹梢掛蛇」。簡簡單單的幾個字,卻餘味無窮。
秦觀也曾作詩說:「人生異趣各有求,系風捕影只懷憂。我獨不願萬戶侯,惟願一識蘇徐州。」這首詩充滿表達了秦觀願意追隨蘇軾的決心,在秦觀心中,蘇軾的份量遠遠超過了廟堂、財富。
蘇軾的人生中,形形色色遇見了無數的人。上至皇親國戚,下至田院乞兒,甚至還有一些著名的和尚道士。對於蘇軾來說,他們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都是平等的眾生。他曾說:「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他純真、質樸,敢說敢做,一生率性而為。因為他的率性,吃盡了苦頭,但也因為他的率性,才看淡得失,不困順境或者逆境,都能笑著面對。
歷史的煙塵,已經逐漸遠去。千年的文化,傳承到現在,蘇軾仍然是我們最喜歡的詩人。除了他的文學成就,更多的是他的為人處世: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樂盡天真不歸。他始終以樂觀、開朗和積極的精神面對生活中的狂風驟雨,荊棘叢林。
相關內容: 蘇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