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送別之作:《浣溪沙·縹緲紅妝照淺溪》

蘇軾的送別之作:《浣溪沙·縹緲紅妝照淺溪》

蘇軾的送別之作:《浣溪沙·縹緲紅妝照淺溪》

蘇軾

下面本站小編帶來蘇軾的《浣溪沙·縹緲紅妝照淺溪》原文及賞析,感興趣的讀者和本站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浣溪沙·縹緲紅妝照淺溪

(宋)蘇軾

縹緲紅妝照淺溪。薄雲疏雨不成泥。送君何處古台西。

廢沼夜來秋水滿,茂林深處晚鶯啼。行人腸斷草淒迷。

註釋

浣溪沙:詞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雙調四十二字,五平韻。

縹緲(piāo miǎo):高遠隱約的樣子。紅妝:一說為隨行女僕,一說為彩雲。

君:指顏、梁。顏即顏復,宇長道,顏淵四十八世孫,賜進士出身,官至中書舍人兼國子監直講。《宋史》有傳。梁即梁先,字吉老,通經學,工小楷。蘇軾在徐州曾與二人交遊,並有詩。古台:即戲馬台。故址在今徐州市彭城縣南,相傳為項羽所築,又名掠馬台。

廢沼:乾涸的池塘。

淒迷:形容景物淒涼而模糊。善住《送中上人歸故里》詩:「野花秋寂歷,江草晚淒迷。」

白話譯文

隱約可以看見紅妝照映著淺溪,薄薄的雲帶著稀稀的雨灑在地上不成泥。送君地在何處?在戲馬台西。

乾涸的水塘昨夜後積滿秋水,茂密的樹林深處,晚鶯啼叫不止。行人斷腸之處,青草是那樣淒涼迷離。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之作。蘇軾交遊廣泛,又多情善感,自通判杭州以來,已寫下了大量的別情詞,其中不乏膾炙人口的佳作。這首詞雖然不甚引人注目,卻自有其不可掩的藝術特色。

寓情於景。這是這首詞一個最顯著的特點。全詞大半篇幅寫景,有點潑墨如雲的勁頭。上片先寫在戲馬台西送別友人時的眼前景物:遠處,隱約見到一個女郎的盛裝映照在淺淺的溪水之中,天空雲氣稀薄,零星小雨仍在下著,路面上泥濘倒也無多。而隨著詞人在郊野上行進的腳步,下片也拓展了境界:昨夜大雨滂沱,原來乾涸的池沼已經漲滿了秋水,天已傍晚,茂密的樹林深處傳來了黃鶯的啼鳴,前方還有撲入人的視野的大片入秋枯萎的野草。這種種景物只有「紅妝照淺溪」略具美感,而因「縹緲」充其量帶有幾分朦朧美,其餘基本色調則是灰暗、荒涼。所以儘管詞中對有關情事僅略予點明——「送君」、「行人腸斷」,見出送別之意,對抒情主人公觸目傷懷,感極而悲的情緒,還是可以深切體認的。質言之,詞人是借蕭瑟、淒涼的秋景,來寫傷別之情。

詩中有畫。這體現了詞人在創作中的一種審美追求。這種審美追求,來自對唐代詩人與畫家集於一身的王維詩、畫作品的深入體悟,也與詞人持有詩畫一律、詩詞一體的藝術見解密不可分。在這首詞創作中,詞人充分調動視覺、聽覺等感官方面的功能,運用白描手法,將遠近、高下、隱顯、明暗等不同的景物收入畫幅,繪出了一長幅秋景圖,就是這方面一個成功的例子。

對面著筆。這可以從末句「行人腸斷草淒迷」看出來的。詞人說,面對一片淒涼而模糊的衰草,友人會極度傷心的。單就這一句而論,可以說是情景交融,而從表現別情的角度來說,則是從對面著筆。當然,寫友人離別的悲傷,乃是為了深一層地表現詞人自己的悲傷,因而有花面相映之妙。

這首詞大半寫景,寫景卻栩栩如生,或視、或聽、或聲、或色,描繪一幅真切動人的送別場景,更加深了依依惜別的情意。

相關內容: 蘇軾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蘇軾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