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在杭州擔任通判時,他的直繫上司是太守陳襄。今天來說說蘇軾送別上司寫下的一首詞,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人生最難得的事情之一,便是有一個比較合得來的上司,蘇軾無疑在杭州獲得了這種幸運,兩人不僅有著相似的政治主張,也有著類似的審美,蘇軾當時是文壇上數一數二的人物,陳襄愛蘇軾之才,對他一直禮遇有加,所以兩人關係非常融洽,在共事兩年多的時間裡,他們一起賑災救民、治理杭州,因此,當陳襄調離杭州時,蘇軾的傷感可想而知。
熙寧七年(公元1074年)的七月,杭州太守陳襄即將調任,臨別之際,上下官僚一起宴請陳襄於吳山之上的有美堂中,應陳襄的邀請,蘇軾寫下了一首頗有韻味的小詞,便是這首《虞美人·有美堂贈述古》,該詞以白描為主,描繪了有美堂周邊的美好景物,並寄托了送別之情、離別之意,尤其是末尾一句,將一江明月灑在大江之上,當真是有無窮餘味。
有美堂是宋仁宗嘉佑年間,杭州太守梅摯所建,建在杭州吳山最高處,左眺錢塘大江,右瞰西湖美景,名為「有美」,也不是空穴來風,而是由於宋仁宗賜給梅摯的詩句中有「地有吳山美,東南第一州」。有美堂可以說是杭州的一處攬勝名地,在此處設宴,可盡收杭州美景,在蘇軾筆下,更是秀美異常。
虞美人·有美堂贈述古
蘇軾
湖山信是東南美,一望彌千里。使君能得幾回來?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裡燈初上,水調誰家唱?夜闌風靜欲歸時,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上片開頭兩句,便描繪了有美堂下滿目湖山、一望千里的壯景,「湖山信是東南美,一望彌千里」,這兩句從大處入筆,境界開闊,雖然送別的主基調是感傷,但是蘇軾以這種闊大的氣象開頭,便讓送別顯得不拘一格,同時也氣派不凡了。
接著兩句,便點出了送別之情,「使君能得幾回來?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使君便是陳襄陳太守,蘇軾不禁發問,使君這一去,到何時方能重來呢?蘇軾不直接回答,而是筆鋒一轉,寫到了今日的宴會,要樽前醉倒,不去想那些離別的傷感,陳襄和蘇軾,兩人一正一副,著實在杭州辦了不少利民之事,所以離別的不捨之情,自然是非常真摯的。
下片開頭寫華燈初上時杭州的景致,由此也足見,詞人和同僚們宴飲的時間之久,從白天一直到了晚上,「沙河塘裡燈初上,水調誰家唱」,燈火輝煌的江面上,忽然傳來悠揚的曲調聲,這不禁讓人想起了杜牧的詩句,「誰家唱水調,明月滿揚州」,歌聲中充滿了傷感,正如今日的送別之宴,雖然看不到摸不到,但是悲傷的心情,卻能感受到。蘇軾在這裡,借助燈火和歌聲,側面表現了離別之情,可以說既是寫景又是言情,足見蘇軾的語言表現力。
結尾兩句,更是晶瑩剔透的佳句,詞人用「碧琉璃」來形容江水,將那種碧綠澄澈、水月交輝、明明如鏡的美麗景象,描繪地非常到位,「夜闌風靜欲歸時,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等到夜深人靜,真正離別的時候,明月照著澄澈的大江,萬頃碧光凝成一片,簡直如仙境一般,人與景物自然地融為一體,這種美妙的境界,能令人忘記世間的一切煩惱。末尾這兩句詞,可以說不僅寫出了明月下的絕美江景,同時也表現了詞人那毫無雜質、琉璃晶瑩的心境,實在是絕妙之極。
蘇軾的這首詞,雖然只有短短八句,但卻帶給人極高的藝術享受,詞中孕育了詞人美好的感情,那千里湖山,一江明月,如同一顆晶瑩剔透的玲瓏心竅,讓人齒頰留香。
蘇軾在熙寧六年,還寫過一首《有美堂暴雨》的七律,不妨摘錄下來,共饗讀者:
遊人腳底一聲雷,滿座頑雲撥不開。
天外黑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
十分瀲灩金樽凸,千杖敲鏗羯鼓催。
喚起謫仙泉灑面,倒傾鮫室瀉瓊瑰。
這首詩生動地展現了杭州暴雨從遠到近,橫跨大江,浩浩蕩蕩呼嘯而來的壯觀景象,一聲驚雷,將雷的突發性和力度凸現出來,讓人覺得暴雨來得猛烈,立字足見風勢,飛字見暴雨之急,「金樽凸」是用酒滿溢出比喻暴雨之大,「千杖敲鏗羯鼓催」是說像千根鼓槌急遽地敲打著羯鼓一般,比喻暴雨初來的聲勢,這一切,猶如銀瓶炸裂,都是在為暴雨造勢,氣勢著實了得。
這首詩和《虞美人·有美堂贈述古》有著根本不同,詩是寫物,詞是寫人,詩以動態為主,詞以靜態為本,詩寫天上,詞寫人間,雖然同為蘇軾所作,也同樣是在有美堂這個地方,但是滋味千差萬別,唯一不變的,是同樣可以打動我們,這是蘇軾的才氣,也是蘇軾的偉大,天上人間皆有真情,想瞭解蘇軾,必須瞭解他這份天上人間的真性情!
蘇軾的作品,是非常值得一讀的,由蘇軾而及其他優秀的詩人、詞人,同樣是一種享受,閱讀經典古詩詞,瞭解詩人的生平,極好!
相關內容: 蘇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