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來子」是宋代文人晁補之的號,有點返璞歸真、從容入世的意思,接下來本站小編講講他的一些故事。
晁補之是「蘇門四學士」之一,出身於一個文華世家,是魯西南大地上的名門望族。晁氏家族在北宋年間考中進士的有30多人,在朝廷中擔任清要職位的也有不少人,家族藏書達24000餘卷,家族子弟有優越的學習環境。
宋代文人晁補之
晁補之受到這種文華世家的熏陶,勤奮好學,文采出眾。十七歲那年,他父親到杭州做官,晁補之隨同前往,他欣賞著錢塘地區秀麗如畫的山川風景,體味著江南人物的風流綺麗,「聊發少年狂」寫成《七述》一書,並帶去讓杭州通判、大文豪蘇軾品鑒。蘇軾一讀讚不絕口,感慨地說:「我可以擱筆了!」得到一代文壇領袖的稱讚認可,晁補之聲名遠揚,而且與蘇軾結下了深厚的師生情誼。
晁補之是個「學霸」型人物,26歲考中進士,隨後又參加了開封府考試和禮部別院的考試,都是第一名。「學而優則仕」,晁補之踏入官場,先後當過澶州司戶參軍、校書郎、禮部郎中、達州知州、泗州知州等官職,為官清廉,勤政愛民,深受百姓愛戴。但他跟蘇軾的師生關係,給他留下了保守派的烙印,讓他受到黨爭的傾軋和排擠,仕途多有起伏,屢遭貶謫,在政治上沒有太大的建樹,58歲在泗州任上病逝。
繁華的東京汴梁城
少年維特有情感煩惱,青年晁補之也有,而且有詞為證。晁補之年輕時,有一次跟一個朋友去看一名歌妓,這名歌妓是朋友的情人。一見面,小晁就心旌動盪、意亂情迷,覺得這名歌妓太漂亮、太可人了,頭髮像一束烏雲飄過,清香四溢,纖纖玉指,玲瓏蔥白,烏黑的大眼睛,脈脈含情……
雖然心中對美女有無限親近的渴望,但小晁還是恪守著「朋友妻不可戲」的準則,把心中的仰慕好感深深地壓抑下來,靜靜地看著朋友與美女暢聊歡聚。最後,回到住所夜不能寐的小晁,還是禁不住寫了一首名為《下水船》的詞,抒發了他那份惆悵寥落的心情。
晁補之跟老師蘇軾一樣,是個文學藝術多面手,能書擅畫,工詩填詞,散文也寫得很棒,與張耒並稱「晁張」。他的散文語言凝練,意蘊通達,風格跟柳宗元相近,蘇軾贊其「於文無所不能,博辯俊偉,絕人遠甚」;他的詩歌「風骨高騫,一往逡邁」,有陶淵明的風骨;他的詞作「神姿高秀,與(蘇)軾可肩隨」,與蘇軾不一樣的,是他的詩詞中流露出了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