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雲南少數民族中彝族人口最眾分佈最廣且支系繁多,因而彝族民歌最為豐富。同地區、不同支系的彝族民歌具有各不相同的特色。
概括而論,彝族的民歌大體上可分為敘事歌、山歌、情歌、舞蹈歌和兒歌等幾大類。
敘事歌多屬風俗性的彝族民歌,既可用以演唱有關創世造物、民族歷史,又可用於祭龍、祭山等禮儀活動。有較強的宣敘性,故一般結構短小,音域不寬、旋律變化也不太大。
山歌類民歌大都節奏自由、音域寬廣、旋律起伏跳蕩,有的曲體結構相當複雜。最有代表性的是紅河境內彝族的「四大腔」(即海菜腔、山藥腔、五山腔和四腔),屬四種結構長大的套曲式山歌。這類結構複雜、篇幅長大的山歌,在我國民歌中亦為罕見。此外,彝族山歌的演唱形式多種多樣,有獨唱、對唱、重唱和一唱眾和、或在同一首山歌中,幾種演唱形式兼而有之。
有的民歌則專用於男女交往之間的追求與結合,一般在特定場合演唱。如紅河州彝族有一種叫做「吃火草煙」的傳統習俗,就是一種專門的社交活動。在這種場合,成對的男女青年可以盡情對答酬唱,通常以對唱為主,對唱告一段落,再接以齊唱或集體應和。用於這種場合的民歌都以小嗓輕聲吟唱,旋律委婉動聽。歌詞多為即興創作、也有成套傳統唱詞,並大都樸素自然,形象生動。
舞蹈歌多於歌舞活動及節日出現,是彝族人民傳統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內容,通常叫做「打歌」、「跌腳」、「跳樂」,又因伴奏樂器不同而稱為「跳蘆笙」或「三步弦」、「雜弦」等。這些歌舞大都屬於載歌載舞形式。有的彝族民間歌舞活動常按一定順序變化各種舞蹈,天長日久,即形成按一定傳統程式構成的組舞。這些舞蹈歌曲也常可離開舞蹈單獨演唱。凡屬舞蹈歌,大都節奏鮮明、音調明快。
彝族兒歌極為豐富是向孩子們傳授簡單的生活、生產知識的教科書。內容帶有一定的故事情節,語言生動風趣,曲調活潑簡練。演唱時常成群結隊地進行,手牽著手,左搖右晃,天真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