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

生肖網站內搜索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

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籍貫河南洛陽,生於河南鄭州滎陽,自述「家本滎上,籍占洛陽」 ,其先祖為中山靖王劉勝(一說是匈奴後裔) 。唐朝時期大臣、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

黃四姐兒——喊我幹啥子兒?給你送根絲帕子兒,要你絲帕子兒幹啥子兒? 戴在妹頭上,行路又好看,坐著有人瞧,四姐好漂亮!我的妹兒啥—— 哎呀我的哥,送上這麼多。我東西雖

在我國很多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布依族就是其中一個。在布依族文化中,布依族民歌代表著布依族文化的形成,其歷史悠久,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之伴隨著布依族的形成而萌發的

我來到提孜那甫鄉的一個塔吉克族農民家裡,主人的家比較寬敞,是「藍蓋力(塔吉克族傳統民居)」式的建築,屋內有五根柱子,沒有窗戶,有五層木板壘起來的天窗,三面都是炕,一

李之儀(1048~1117後)北宋詞人。字端叔,自號姑溪居士、姑溪老農。漢族,滄州無棣人。哲宗元祐初為樞密院編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從蘇軾於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監內香藥庫

一、詩與樂的高度結合 從詩的角度看,民歌具有緊貼人民生活、主題明確、形象鮮明、感情真摯的特點。民歌的歌詞篇幅短小、通俗易懂,屬歌謠體;一般句式整齊、押韻、平仄不嚴;以

各個民俗文化都是當地人民的勞動結晶。畬族民歌隨處可見,以畬語歌唱的形式表達。畬族的演唱形式有獨唱、對唱、齊唱等。大多是在重要節日、田間勞作和探親訪友的時候便以歌對

「畬歌」是畬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畬族,幾乎人人都會唱畬歌,習慣用唱歌的形式來表達,並且形成了一部分獨特的民族歌會。畬族的民歌具有重要的傳承意義,被國家列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

劉方平,唐玄宗天寶年間詩人,洛陽(今 河南洛陽)人,生平事跡不詳。與皇甫冉、元德秀、李頎、嚴武為詩友,為蕭穎士賞識。工詩,善畫山水。其詩多詠物寫景之作,尤擅絕句,其詩

楊萬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字廷秀,號誠齋,自號誠齋野客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鄉湴塘村 )人。 南宋文學家、官員,與陸游、尤袤、范成大並稱為南宋「中興四

赫哲族的小調優美動聽,無論是曲調和節奏,都會使人感到江水波浪的起伏和漁船划行中的輕搖微擺。但凡是男女老少都能觸景生情,唱幾曲即興的調子。主要曲調有赫尼納調、嫁令闊

蔡伸(1088—1156)字伸道,號友古居士,莆田(今屬福建)人,蔡襄孫。政和五年(1115)進士。宣和年間,出知濰州北海縣、通判徐州。趙構以康王開大元帥幕府,伸間道謁軍門,留置幕府。南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

赫哲人憑著他們的勇敢和勤勞,在漫長而艱辛的歷史長河中,在他們特有的漁獵生活中創造並發展了本民族豐富的物質文化和多彩的精神文化,赫哲民歌(赫哲語為嫁令闊)就是其中瑰麗

北朝民歌《敕勒歌》,是我國古代民歌的最傑出代表。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這首歌中「風吹草低見牛羊」是詩眼,是最可愛的

鮑照(416年?~466年),唐人或避武後諱而作「鮑昭」,字明遠,祖籍東海(今山東省郯城縣,有爭議),大概出生於京口(今江蘇省鎮江市),南朝宋文學家,與北周庾信並稱「鮑庾」,與顏延

塔吉克族民間「柔巴依」也是民歌的一種形式。「柔巴依」一詞在塔吉克語中的含義是「四」,歌詞四句一聯,結構緊湊,每首表述一個思想。在同輩人的聚會上,一人操琴,大家逐一

瑤族民歌是韶關市乳源瑤族自治縣普遍流傳的瑤族山歌,瑤語叫「賽花柄」,漢語譯為「賽過花朵的語言」的意思,是過山瑤傳遞信息、相互溝通的第二種語言。流居世界各地過山瑤的

元結(719~772年),中國唐代文學家。字次山,號漫叟 、聱叟 。河南魯山人。天寶六載(747)應舉落第後,歸隱商余山。天寶十二載進士及第。安祿山反,曾率族人避難猗玗洞 (今湖北大冶

生肖網相關鏈接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今日熱點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