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音樂屬於風俗性歌曲,土族民間音樂多用五聲音階或六聲音階,並用四度五度音做為調式骨架音。節奏大都使用3拍子,也有少量的2拍子。宴席曲、花兒常運用八度音程的跳進使旋
劉方平,唐玄宗天寶年間詩人,洛陽(今 河南洛陽)人,生平事跡不詳。與皇甫冉、元德秀、李頎、嚴武為詩友,為蕭穎士賞識。工詩,善畫山水。其詩多詠物寫景之作,尤擅絕句,其詩
瑤族民歌是韶關市乳源瑤族自治縣普遍流傳的瑤族山歌,瑤語叫「賽花柄」,漢語譯為「賽過花朵的語言」的意思,是過山瑤傳遞信息、相互溝通的第二種語言。流居世界各地過山瑤的
《敕勒歌》選自《樂府詩集》,是南北朝時期黃河以北的北朝流傳的一首民歌。下面跟本站小編一起瞭解一下吧。 這是距今1970多年前的一個冬日,在一群鮮卑和敕勒族漢子的擊節聲中
新疆各民族民歌中,哈薩克族民歌和維吾爾族民歌是兩種最活躍的民間音樂。 我生活的伊犁就是哈薩克族自治州。哈薩克意思是「避難者」,他們祖先是兩漢時的烏孫、康居等部族。新
土族的音樂主要是民間歌曲,分野曲和家曲兩大類。 野曲 「野曲」即「花兒」,也稱為「山歌」、「少年」等,也有人稱之為「外面唱的歌」。土族「花兒」的調令很多,如「尕連手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
南北朝是南朝和北朝的統稱,是個民族大分裂時期,也是北方少數民族和漢族依次向南大遷徙、大同化、大融合時期。民族大融合推動著文化藝術的大發展,在文學方面迎來了樂府民歌
由於民歌是勞動人民的歌,勞動人民在封建社會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是被人看不起的,他們的歌也就遭受到同樣的命運。甚至在元、明、清三代屢遭帝令禁唱。有關它的歷史很少
僳僳族民歌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僳僳族民歌在傳承僳僳族文化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僳僳族民歌在僳僳族中老幼都能唱,它不需要任何的目的,也沒有音樂背景,它只是人們觸景生
楊萬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字廷秀,號誠齋,自號誠齋野客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鄉湴塘村 )人。 南宋文學家、官員,與陸游、尤袤、范成大並稱為南宋「中興四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
珞巴族的傳統音樂只含民間音樂一類,屬東亞樂系,包括民歌、歌舞和器樂三種形式,以民歌比較豐富。珞巴民歌是詩與樂的結合形式,應用很廣,且常常是載歌載舞的形式,所以民歌
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是四川省涼山州彝族傳統的火把節,各地會在這前後舉行活動慶祝火把節。8月8日的大涼山迎來了立秋後的絲絲涼意,被譽為中國彝族民歌之鄉的雷波縣人聲鼎沸,
1、勞動歌主要有獵歌、牧歌、麥收歌、打場歌、挖渠歌、紡車謠、砌牆歌等。許多愛情歌中表達了青年男女對愛情的無比忠貞和熱烈追求。 2、習俗歌,生活習俗歌與各種儀式和民族傳
蒙古族民歌的特點與風格 蒙古族現主要分佈在內蒙古自治區,其餘分佈在新疆、青海、甘肅、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區。蒙古族最為有名的還是他們的豪邁歌聲,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土家民歌《太陽出來喜洋洋》的由來 四川民歌(重慶成為直轄市後又稱為重慶民歌)《《太陽出來喜洋洋》曲調清新質樸,悠揚舒展,郎朗爽口;歌詞蘊涵著勞動人民熱愛家鄉勞動,以
民歌維吾爾族民歌和木卡姆有近似的情況。由於地理環境等多種因素不同,各地維吾爾族民歌風格有著明顯的不同。伊犁民歌多抒情;哈密民歌多簡短明快;喀什民歌多奔放粗獷。維吾爾
阿依特斯是哈薩克族曲藝音樂中的典型代表。對唱雙方以歌的方式鬥智、鬥勇、斗才,即興編詞、填詞,是一種競技式的對唱表演藝術形式。內容主要表現哈薩克族的歷史、文化、愛情
一、詩與樂的高度結合 從詩的角度看,民歌具有緊貼人民生活、主題明確、形象鮮明、感情真摯的特點。民歌的歌詞篇幅短小、通俗易懂,屬歌謠體;一般句式整齊、押韻、平仄不嚴;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