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籍貫河南洛陽,生於河南鄭州滎陽,自述「家本滎上,籍占洛陽」 ,其先祖為中山靖王劉勝(一說是匈奴後裔) 。唐朝時期大臣、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
黃四姐兒——喊我幹啥子兒?給你送根絲帕子兒,要你絲帕子兒幹啥子兒? 戴在妹頭上,行路又好看,坐著有人瞧,四姐好漂亮!我的妹兒啥—— 哎呀我的哥,送上這麼多。我東西雖
壯族民歌特別發達。壯族人無論男女,從四五歲的童年時代就開始學唱山歌,父教子,母教女,形成幼年學歌,青年唱歌,老年教歌的傳幫帶習俗。在農村,無論下地種田,上山砍柴,
元結(719~772年),中國唐代文學家。字次山,號漫叟 、聱叟 。河南魯山人。天寶六載(747)應舉落第後,歸隱商余山。天寶十二載進士及第。安祿山反,曾率族人避難猗玗洞 (今湖北大冶
藏族民歌 山歌:衛藏地區稱「拉嚕」、康地區稱「嚕」、安多地區稱「勒」,是在山野間自由演唱的歌曲。山歌音域寬廣,節拍、節奏自由,旋律起伏較大,悠長高亢,極富高原特色。
鮑照(416年?~466年),唐人或避武後諱而作「鮑昭」,字明遠,祖籍東海(今山東省郯城縣,有爭議),大概出生於京口(今江蘇省鎮江市),南朝宋文學家,與北周庾信並稱「鮑庾」,與顏延
赫哲人憑著他們的勇敢和勤勞,在漫長而艱辛的歷史長河中,在他們特有的漁獵生活中創造並發展了本民族豐富的物質文化和多彩的精神文化,赫哲民歌(赫哲語為嫁令闊)就是其中瑰麗
《敕勒歌》選自《樂府詩集》,是南北朝時期黃河以北的北朝流傳的一首民歌。下面跟本站小編一起瞭解一下吧。 這是距今1970多年前的一個冬日,在一群鮮卑和敕勒族漢子的擊節聲中
普米族民歌,是普米族的傳統民歌。普米族民歌,分為時政歌、風俗歌(儀式歌)、生活歌和情歌等四大類。《出嫁歌》、《接親調》、《宴席歌》、《開門調》、《梳妝調》等風俗歌,
塔吉克族民間「柔巴依」也是民歌的一種形式。「柔巴依」一詞在塔吉克語中的含義是「四」,歌詞四句一聯,結構緊湊,每首表述一個思想。在同輩人的聚會上,一人操琴,大家逐一
壯族民歌,就形式分,有勒腳歌、排歌、散歌等。排歌為壯族詩歌的自由體,每詩只詠一事,有時長達 300多行。長篇敘事詩比較著名的有《布伯》、《布洛陀》、《嘹歌》、《馬骨胡之
維吾爾族民歌蘊藏極為豐富,就其內容可分為傳統民歌和新民歌兩大部分,民歌是人民的心聲的反映。傳統民歌包括愛情歌、勞動歌、歷史歌、生活習俗歌等類別。但其精神實質基本上
瑤族民歌是韶關市乳源瑤族自治縣普遍流傳的瑤族山歌,瑤語叫「賽花柄」,漢語譯為「賽過花朵的語言」的意思,是過山瑤傳遞信息、相互溝通的第二種語言。流居世界各地過山瑤的
詩歌塔吉克族詩歌包括敘事歌、民歌兩大類。傳統的敘事歌有《白鷹》、《雄鷹》、《巴圖爾》、《不死的庫爾卡克》、《形形色色》、《我是一個信徒》、《藍光》、《沙棗飄香》
由於民歌是勞動人民的歌,勞動人民在封建社會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是被人看不起的,他們的歌也就遭受到同樣的命運。甚至在元、明、清三代屢遭帝令禁唱。有關它的歷史很少
裕固族是個很特別的民族,它們沒有明顯的男性傳宗接代的宗法觀念,也沒有明顯的男尊女卑的思想觀念,因此裕固族女性的家庭地位很高,它是一個浪漫的民族。 由於裕固族本民族的
《西洲曲》,南朝樂府民歌名,最早著錄與《玉台新詠》,是南朝樂府民歌抒情詩只最長的一篇,被視為南朝樂府民歌的代表作。下面跟本站小編一起瞭解一下吧。 南北朝是我國文學史
北朝民歌《敕勒歌》,是我國古代民歌的最傑出代表。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這首歌中「風吹草低見牛羊」是詩眼,是最可愛的
塔塔爾族主要分佈在新疆伊寧、塔城、烏魯木齊等城市。古稱韃靼。「塔塔爾」一詞原意為「茅舍」。塔塔爾語屬阿爾泰語系。現一般通用維吾爾文或哈薩克文。 塔塔爾族民歌形式多樣
謝薖(kē)(1074~1116),字幼盤,自號竹友居士。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東館鎮)人。北宋著名詩人,江西詩派二十五法嗣之一。謝逸從弟,與兄齊名,同學於呂希哲,並稱「臨川二謝」。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