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

生肖網站內搜索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

珞巴族的傳統音樂只含民間音樂一類,屬東亞樂系,包括民歌、歌舞和器樂三種形式,以民歌比較豐富。珞巴民歌是詩與樂的結合形式,應用很廣,且常常是載歌載舞的形式,所以民歌

德昂族主要聚居在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各縣,其餘散居於保山、龍陵、鎮康等縣。多數分佈於山區,與景頗、僳僳、漢、佤等民族交錯聚居;少數住壩區,與傣族為鄰。德昂語屬

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籍貫河南洛陽,生於河南鄭州滎陽,自述「家本滎上,籍占洛陽」 ,其先祖為中山靖王劉勝(一說是匈奴後裔) 。唐朝時期大臣、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隴川、潞西等縣。有自已的語言但沒有文字。由於長期和漢、傣族雜居,大多數阿昌人兼通漢語和傣語,使用漢文。 阿昌族喜愛歌舞,

民歌維吾爾族民歌和木卡姆有近似的情況。由於地理環境等多種因素不同,各地維吾爾族民歌風格有著明顯的不同。伊犁民歌多抒情;哈密民歌多簡短明快;喀什民歌多奔放粗獷。維吾爾

《西洲曲》,南朝樂府民歌名,最早著錄與《玉台新詠》,是南朝樂府民歌抒情詩只最長的一篇,被視為南朝樂府民歌的代表作。下面跟本站小編一起瞭解一下吧。 南北朝是我國文學史

赫哲族的小調優美動聽,無論是曲調和節奏,都會使人感到江水波浪的起伏和漁船划行中的輕搖微擺。但凡是男女老少都能觸景生情,唱幾曲即興的調子。主要曲調有赫尼納調、嫁令闊

戴叔倫(約732——約789),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為道士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

謝朓(464年—499年),字玄暉,齋號高齋,陳郡陽夏縣(今河南省太康縣)人,南齊詩人,出身陳郡謝氏,與「大謝」謝靈運同族,世稱「小謝」。謝朓曾與沈約等共創「永明體」。今存詩二

李珣(855?-930?),晚唐詞人。字德潤,其祖先為波斯人。居家梓州(四川省三台)。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昭宗乾寧中前後在世。李珣有時名,所吟詩句,往往動人。妹舜弦為王衍昭儀,他嘗以

蒙古族民歌的特點與風格 蒙古族現主要分佈在內蒙古自治區,其餘分佈在新疆、青海、甘肅、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區。蒙古族最為有名的還是他們的豪邁歌聲,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塔吉克族民間「柔巴依」也是民歌的一種形式。「柔巴依」一詞在塔吉克語中的含義是「四」,歌詞四句一聯,結構緊湊,每首表述一個思想。在同輩人的聚會上,一人操琴,大家逐一

壯族民歌,就形式分,有勒腳歌、排歌、散歌等。排歌為壯族詩歌的自由體,每詩只詠一事,有時長達 300多行。長篇敘事詩比較著名的有《布伯》、《布洛陀》、《嘹歌》、《馬骨胡之

謝薖(kē)(1074~1116),字幼盤,自號竹友居士。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東館鎮)人。北宋著名詩人,江西詩派二十五法嗣之一。謝逸從弟,與兄齊名,同學於呂希哲,並稱「臨川二謝」。與

每逢節日都有歌舞等娛樂活動。勞動時,走路時,山上田邊,隨時都可以聽到他們悅耳的歌聲。阿昌族民歌善於以物擬人,以物寓意,含蓄清新,曲調悠揚,在不同的場合,用不同的聲

在我國很多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布依族就是其中一個。在布依族文化中,布依族民歌代表著布依族文化的形成,其歷史悠久,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之伴隨著布依族的形成而萌發的

各個民俗文化都是當地人民的勞動結晶。畬族民歌隨處可見,以畬語歌唱的形式表達。畬族的演唱形式有獨唱、對唱、齊唱等。大多是在重要節日、田間勞作和探親訪友的時候便以歌對

赫哲人憑著他們的勇敢和勤勞,在漫長而艱辛的歷史長河中,在他們特有的漁獵生活中創造並發展了本民族豐富的物質文化和多彩的精神文化,赫哲民歌(赫哲語為嫁令闊)就是其中瑰麗

風格多樣東鄉族的民歌藝術 民歌是指民間流傳的用於口口相傳的口水歌,著名的民歌藝術者是劉三姐,她的歌曲通俗易懂,並且朗朗上口,深受人們的喜愛。當然,各個民族也都有屬於

生肖網相關鏈接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今日熱點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