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傳統節日,是一個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民族審美的核心,蘊涵著重要的文化意義。火把節是彝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一般歷時三天三夜,每一天都有固定而
雙柏老虎笙是彝族獨特虎文化的活化石 彝族老虎笙2008年6月經國務院公佈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彝族先民認為虎屍分解創造了萬物,形成了獨特的彝族虎宇宙觀。
彝族是我國具有悠久歷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有諾蘇、納蘇、羅武、米撒潑、撒尼、阿西等不同自稱。主要分佈在雲南、四川、貴州三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的西北部。其分佈形式是
生活在滇紅之鄉的西南部、萬明山腳下有一個少數民族村-風慶縣郭大寨鄉團山村,距政府駐地 15公里,國土面積 5.4平方公里,全村轄 15個村民小組 529戶農戶 2154人,其中 俐 米 族 4
「啞巴節」是彝族獨有的一種民俗節日。每年農曆正月初八在雲南大理祥雲縣禾甸鎮大營村委會七宣舉辦。「啞巴節」至今已有上百年的歷史,2009年,七宣彝族「啞巴節」被雲南省列入
煙盒舞的歷史溯源及鮮明特色 煙盒舞是彝族最具特色的一個舞蹈,以獨特的舞蹈語彙展現了彝族的歷史觀、道德觀以及思維方式,是盛開在民族藝術中的一朵奇葩,煙盒舞在廣闊空間裡
一個人的一生都有著很多的家,在來到這個世界之前,母親的子宮就是你的家,來到這個世界之後,這些條條框框的房屋也是你的家,當你離開這個世界之後,地底的墳墓更是你最後的
在雲南少數民族中彝族人口最眾分佈最廣且支系繁多,因而彝族民歌最為豐富。同地區、不同支系的彝族民歌具有各不相同的特色。 概括而論,彝族的民歌大體上可分為敘事歌、山歌、
彝族特色樂器 我們熟知的少數民族幾乎都是載歌載舞的民族,他們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嗓音以及各有特色的歌舞,其中配樂的各式各樣的樂器更是少不了的。 彝族人十分喜愛器樂歌舞,
彝族的祖先是什麼民族 彝族是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經統計有900多萬人左右,相傳3000多年前就已有彝族的前身西南夷的出現。在中國歷史上存在了這麼久的一個民族的祖先是什麼民族
新中國成立前,包括雲南大部、貴州部分以及廣西的全部彝族地區,以土地個體私有為基礎的封建地主經濟早已佔著絕對統治的地位,實物地租是地主對佃農最主要的剝削方式。此外,
石林地區的彝族能歌善舞,彝家山寨村村有舞隊,處處聞歌聲。撒尼人的跳樂,阿細人的跳月,、白彝人的架子樂,黑彝人的祝酒歌,構成獨具特色多姿多彩的石林彝族歌舞,成為石林
生活在滇紅之鄉的西南部、萬明山腳下有一個少數民族村-風慶縣郭大寨鄉團山村,距政府駐地 15公里,國土面積 5.4平方公里,全村轄 15個村民小組 529戶農戶 2154人,其中 俐 米 族 42
彝族戲曲——彝劇 在2008年6月7日國務院批准文化部確定的第二批510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雲南省大姚縣申報的彝劇,被列為46項傳統戲劇之一。 從1947年永仁縣小學教師羅守仁
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是四川省涼山州彝族傳統的火把節,各地會在這前後舉行活動慶祝火把節。8月8日的大涼山迎來了立秋後的絲絲涼意,被譽為中國彝族民歌之鄉的雷波縣人聲鼎沸,
彝族漆器擁有者悠久的歷史,是彝族古餐具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民間工藝品,具有原始的古樸風格,花色多樣、工藝精美、構圖奇特、高貴典雅、色澤柔人,具有很高的審美和實用雙重價
跳公節是廣西那坡縣和雲南富寧縣一帶彝族人民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對於跳公節有幾種不同的說法,最主要的說法是紀念救彝族祖先的金竹。 跳公節又稱跳弓節,在當地,雖然過節的具
彝族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古老文化,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有776.23萬人,總人口位居壯、滿、回、苗、維吾爾、土家之後的第七位,主要分佈在雲南、四川、貴州三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的西
涼山是彝族聚集最多的地方,現在還保留著自己喪葬文化。喪葬文化在彝族文化中是特別重要的儀式,而且在喪葬時他們會聚集在一起飲食,彝族稱之為「古止古捨切」。 涼山彝族傳統
以「天下第一奇觀」著稱的路南石林風景名勝區位於距昆明市100公里的石林彝族自治縣境內。該縣是我國巖溶地貌(也稱喀斯特地貌)比較集中的地區,共有石林面積400平方公里。 遠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