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明街頭,人們常被一群群頭戴「雞冠帽」,身穿花邊衣裳的少數民族姑娘所吸引。她們是撒梅人,為彝族的一支。在紅河西岸,楚雄彝族自治州,「雞冠帽」也很盛行。 「雞冠帽」
彝族節日——祈雨節 每年農曆三月的第一個屬龍日是楚雄彝族一年一度的傳統祈雨節,彝語稱為「門捏底」。 季春三月是一年中夭干少雨時節,彝族群眾擔心四月間小秧栽不下去,就
以「天下第一奇觀」著稱的路南石林風景名勝區位於距昆明市100公里的石林彝族自治縣境內。該縣是我國巖溶地貌(也稱喀斯特地貌)比較集中的地區,共有石林面積400平方公里。 遠望
關於火把節,在 俐 米 人心中有著這麼一個美麗的傳說: 據傳在很久以前, 俐 米 部落裡有一個美麗善良的喜雀姑娘,周圍眾多部落著領都被喜雀姑娘的美貌所傾倒,早已垂涎三尺,欲
阿詩瑪的花包頭 路南彝族民間敘事長詩《阿詩瑪》,塑造了一位美麗、勇敢、堅貞的撒尼姑娘形象。多少個世紀過去了,「阿詩瑪」沒有離開生育她的故鄉,她化成一尊與世長存的石像
說起彝族撒尼人的服飾,人們常會想起嬌美的阿詩瑪那如用百花編織、色彩艷麗、韻味無窮的打扮。據彝族文獻《阿詩瑪》記載:「美麗的阿詩瑪,包頭紅光閃,耳環垂兩頰,面秀如皎
彝族漆器擁有者悠久的歷史,是彝族古餐具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民間工藝品,具有原始的古樸風格,花色多樣、工藝精美、構圖奇特、高貴典雅、色澤柔人,具有很高的審美和實用雙重價
彝族是我國具有悠久歷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有諾蘇、納蘇、羅武、米撒潑、撒尼、阿西等不同自稱。主要分佈在雲南、四川、貴州三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的西北部。其分佈形式是
餐廳裡必點的彝族特色菜 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每天這食物是一定少不了的,如果是美味的食物那一定是最棒不過的了,世界上好吃的東西說上十天都說不完。那麼本站小編就要
精美絕倫的雲南彝族服飾文化 雲南彝族服飾文化體系,是彝族勞動人民情感的表述。它以符號化視覺語彙透視出民族生活習俗、民族審美理念和思想情感,標誌著彝族符號性的文化選擇
密枝節是彝族的傳統節日,具有悠久的歷史。居住石林文化圈的撒尼、阿哲、黑彝、阿烏等彝族支系均有過密枝節的習俗。密枝節一般在農曆二月初二過,而山區的撒尼村寨大多於農曆
(一)祭田祭地莊稼:從農曆六月二十至二十五。二十晚黃昏時分跳鑼正式開始,跳鑼隊伍點起火把,敲擊大鑼。村民們將各自在家中祭祖或到田間地頭祭田,成群結隊進入各家各戶晝
彝族的服飾,多姿多彩,風格獨具,形態有近百種。歷史上,由於彝族支系眾多,居住分散,因此,各地服飾區別明顯,樣式各異,帶有濃厚的地域色彩,琳琅滿目,各具特色。涼山不
從前,天上有個大力士叫斯熱阿比,地上有個大力士叫阿提拉巴,兩人都有拔山之力,沒有人能夠摔倒他們。斯熱阿比聽到阿提拉巴是地上的大力士,很有本領,就從天上下來,和他比
煙盒舞的歷史溯源及鮮明特色 煙盒舞是彝族最具特色的一個舞蹈,以獨特的舞蹈語彙展現了彝族的歷史觀、道德觀以及思維方式,是盛開在民族藝術中的一朵奇葩,煙盒舞在廣闊空間裡
「啞巴節」是彝族獨有的一種民俗節日。每年農曆正月初八在雲南大理祥雲縣禾甸鎮大營村委會七宣舉辦。「啞巴節」至今已有上百年的歷史,2009年,七宣彝族「啞巴節」被雲南省列入
生活在滇紅之鄉的西南部、萬明山腳下有一個少數民族村-風慶縣郭大寨鄉團山村,距政府駐地 15公里,國土面積 5.4平方公里,全村轄 15個村民小組 529戶農戶 2154人,其中 俐 米 族 4
我們都知道在古代火把是用來照明以及燒東西用的,那麼你知不知道火把也有自己的節日呢?火把節是彝族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已經沿襲了一千多年。 相傳大姚縣趙家店紅山腳下彝族
彝族文化:奇特有趣的彝族婚俗 彝族婚俗是一部「活態」的婚姻發展史,是彝族人民婚姻的締結,不僅是一家一戶的個體行為,而且與整個家族、婚親、鄰居都有關係,是一個民族文化
石林地區的彝族能歌善舞,彝家山寨村村有舞隊,處處聞歌聲。撒尼人的跳樂,阿細人的跳月,、白彝人的架子樂,黑彝人的祝酒歌,構成獨具特色多姿多彩的石林彝族歌舞,成為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