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蓮子》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怎麼去理解呢?

《採蓮子》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怎麼去理解呢?

《採蓮子》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怎麼去理解呢?

歷史小故事

採蓮子

【唐·皇甫松】

船動湖光灩灩秋,

貪看年少信船流。

無端隔水拋蓮子,

遙被人知半日羞。

皇甫松,字子奇,自號檀欒子。睦州新安(今浙江淳安)人。唐代詩人,生卒年不詳。

讀這首詩,一直對一個地方感興趣。

這個地方就是「無端」。詩人說「無端隔水拋蓮子」,真的是「無端」嗎?不是,其實是多端。我們知道,端就是端緒,就是頭緒。有多少端緒讓這個女孩「隔水拋蓮子」呢?

第一個端緒是「湖光灩灩秋」,這是一個很能激動人的情緒的時空——我們知道,灩灩是水波閃動得讓人驚艷的那種樣子。想一想,滿湖都是閃動得讓人驚艷的清亮亮的秋水波紋,它有著一種特別能激起人內心深處的情愫的能量。(這從「暗送秋波」這個詞語中也能感覺一二)。

第二個端緒是「年少」。正在這樣的「高光」時刻,一個少年出現了。本來是朦朦朧朧的感覺,少年的出現,使得這種朦朦朧朧的感覺頓時顯現為一個可捕捉的俊美形象。

第三個端緒是「蓮子」。自《詩經》以降,「蓮」就一直是人們寄托愛意的物象,如「彼澤之陂,有蒲與荷。有美一人,傷如之何?寤寐無為,涕泗滂沱。」(《詩經·陳風·澤陂》),如「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古詩十九首》)……經過漫長的浸潤,「採蓮」文化其實沉澱到人們的血液之中了,像「蓮子」(憐子)這樣的字眼已深植於人們的潛意識,任何時候,只要有那麼一點點觸動,就極可能自然而然地發之於情。

這樣的三個端緒合而為一,便有了這個女孩子「隔水拋蓮子」的「無端」行為。但拋出之後,這個女孩子害羞了,並且是「半日羞」。這「半日羞」就是清醒的意識了。這首詩就是寫了一個女孩子從無意識到有意識的瞬間行為。

《詩大序》說,詩是「情動於中而形於言」。從皇甫松《採蓮子》這類詩來看,我們還可以說,詩是洞悉於人心而肖之於言語。

讀這首詩,還讓我猜想,皇甫松就是那個被拋蓮子的「年少」,就是這個故事的主角。否則,他怎麼能寫得如此惟妙惟肖呢?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歷史小故事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