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橋夜泊》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怎樣理解呢?

《楓橋夜泊》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怎樣理解呢?

《楓橋夜泊》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怎樣理解呢?

歷史小故事

楓橋夜泊

【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楓橋,橋名,在江蘇吳縣(今蘇州吳中區)閶門西。姑蘇(今蘇州姑蘇區)為蘇州的別稱,因城西南有姑蘇山而名。張繼,唐代詩人,生卒年不詳,字懿孫,襄州(今湖北襄陽)人。據傳,張繼於安史之亂前兩年即753年舉進士及第,756年便隨大批文士到江南避亂。這首詩就是張繼避亂途中夜泊蘇州時所作。

我非常相信這樣的傳說,因為張繼這首詩中全是濃得化不開的又無法排遣的羈旅愁緒。一個春風得意的舉子,遇上一個混亂不堪的時局,不得不避亂他鄉,自然而然,種種愁緒匯聚於心間,一經觸發,就發之於詩了。

「月落」可以是觸媒:月升而愁升,月落而愁聚。「烏啼」可以是觸媒:「烏啼啄啄淚瀾瀾」(元稹詩),何況是夜晚的烏啼呢。稍稍思慮,感覺「霜滿天」「江楓」「漁火」「城外」「客船」都可以是觸媒,都能引發愁緒萬種的才子淚泣。

但我覺得,最讓詩人心動的是那夜半鐘聲,是那幽幽而來的寒山寺的夜半鐘聲。

本來,佛寺的鐘聲空寂、淡遠,淨化心靈。但此時此刻,對滿懷羈旅愁緒而不得入眠的張繼來說,這夜半鐘聲更使他心潮湧動了,何況還是寒山寺的鐘聲呢。寒山寺在楓橋西邊一里處。據傳,因寒山和尚住此而得名。寒山本與詩人無關,只因心中寒氣滿。一個「寒」字,隨著鐘聲緩緩滲入詩人的靈府,便產生了這首千古傳誦的名詩。

傳說唐武宗酷愛《楓橋夜泊》,敕命刻制《楓橋夜泊》詩碑。駕崩後此碑同葬於武宗地宮。

日本人也酷愛這首詩。1929年在青梅山寒山寺,立石碑一座,上刻《楓橋夜泊》詩,建「夜半鐘聲」鐘樓一座,並在附近溪谷清流之上架起一座「楓橋」。

不知張繼是否泉下有知。我想,古今中外,不分種族、性別、地位,於愁緒之中,人皆相通。張繼引領之。

從詩藝的角度看,第一句寫「動」——「月落」「烏啼」「霜滿天」,第二句寫「靜」——「江楓」「漁火」「對愁眠」。兩句由動而靜,靜到「眠」(「眠」是一個極靜的動詞)而靜極。在此基礎上將筆墨宕開,於是有了第三句「姑蘇城外寒山寺」,引出「寒」字,然後用第四句「夜半鐘聲到客船」收回,由「鐘聲」將「寒」意緩緩傳入,絲絲入於心中,「寒」意盡收於心中。自第一句到最後一句,既是自然時間的過程,又是心理時間的過程。兩個過程的渾然融合,使詩意自然生發。真正是匠心巧言全出於自然,高明之極。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歷史小故事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