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怎麼去理解呢?

《山居秋暝》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怎麼去理解呢?

《山居秋暝》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怎麼去理解呢?

歷史小故事

山居秋暝

【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王維的隱逸詩可謂登峰造極。《山居秋暝》(暝:天色昏暗,此處指天色將晚)則是王維隱逸詩的代表之作。這裡結合普通律詩四聯營造意境的規律略作分析。

首聯用簡練的筆法勾勒出一個空曠靜謐的背景,為全詩奠定一個從容愉悅的感情基調:秋天的傍晚,雨後的空山。這個「空」字不是空寂荒涼,而是空曠靜謐;「空山」不是詩人迫於無奈的選擇,而是詩人出於性情的息心養性的絕佳歸宿。

頷聯選取「明月」「青松」「清泉」「水石」這些意象做基本材料,用「照」字將「明月」與「青松」相連,用「流」字將「清泉」置於「石上」,使這些意象清潔幽靜的本性在首聯勾勒出的背景之上得到最大限度的釋放,清幽明澈的意境基本形成。

頸聯將人事融於天然之中:浣(huan)指洗滌衣物。竹林深處,浣紗女子結伴詠歌歸來;蓮葉搖動,輕盈漁舟順流而下。這樣,那個清幽明澈的意境就在這景物動靜結合、高低錯落中完全生成。

尾聯詩人以一種感歎的語調表達自己對這一意境的無限喜愛:「歇」就是消散,消失。春天要過去就讓它過去吧,這裡美麗的秋天更令人留戀。《楚辭·招隱士》中有「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之句,「王孫」原指貴族子弟,後來也泛指隱居的人。王維這裡與之唱反調:這山中是多麼潔淨純明,隱者啊,當可長留於此。其隱逸心跡彰然可視。

首聯奠定背景基調→頷聯選擇意象營造意境→頸聯融進人事,完成意境營造→尾聯議論抒情,點明意旨。這是普通律詩營造意境的普通模式。這首詩就是這種模式的典範教材。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歷史小故事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