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所作的《明妃曲二首·其二》,塑造了一個可悲且可敬的明妃形象

王安石所作的《明妃曲二首·其二》,塑造了一個可悲且可敬的明妃形象

王安石所作的《明妃曲二首·其二》,塑造了一個可悲且可敬的明妃形象

古代典籍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是北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也是文學家、思想家。他在文學方面具有十分突出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晚年時期的詩風重煉意,又重修辭,被稱為「王荊公體」。下面跟本站小編一起瞭解一下王安石所作的《明妃曲二首·其二》吧。

明妃曲二首·其二

王安石 〔宋代〕

明妃初嫁與胡兒,氈車百兩皆胡姬。

含情慾語獨無處,傳與琵琶心自知。

黃金桿撥春風手,彈看飛鴻勸胡酒。

漢宮侍女暗垂淚,沙上行人卻回首。

漢恩自淺胡恩深,人生樂在相知心。(胡恩 一作:胡自)

可憐青塚已蕪沒,尚有哀弦留至今。

譯文及註釋

譯文

明妃當初嫁給胡人的時候,身旁上百兩的氈車上乘坐的都是胡人女子。

她多想找個人說話但無處可說,只能將自己的心語寄托於琵琶聲中。

黃金桿撥撥動琴弦,彈出美妙聲音,彈起琵琶仰望空中飛鴻勸著胡酒。

隨嫁的漢宮侍女暗中垂淚,行走在大漠上的返國者頻頻回首。

漢朝之恩實在是淺薄啊,胡人之恩還要更深,人生的歡樂在於心與心相知。

可憐王昭君的青塚已經荒蕪埋沒,還是有悲哀的樂曲流傳至今。

註釋

「氈車」句:寫匈奴派了大隊胡姬來接昭君。《詩經·召南·鵲巢》:「之子于歸,百兩御之。」寫貴族女子出 嫁,陪從很多。兩:同輛。

桿撥:彈琵琶的工具。

春風手:形容手能彈出美妙的聲音。

漢宮侍女:指陪昭君遠嫁的漢官女。

青塚:杜甫詩中有「獨留青塚向黃昏」及「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諸句,此用其意。相傳昭君墓上的草常青,故名青塚,在今呼和浩特市南。

創作背景

本首詩是組詩中的第二首。這組詩作於公元1059年(嘉祐四年),王安石奏《上仁宗皇帝言事書》之後。當時,梅堯臣、歐陽修、司馬光、劉敞皆寫有和詩。

北宋時,遼國、西夏「交侵,歲幣百萬」(趙翼《廿二史札記》)。自景祐年間(1034—1038)以來,「西(夏)事尤棘」。當時的施宜生、張元之流,就因在宋不得志而投向遼、夏,為遼、夏出謀獻策,造成宋的邊患。詩人們借漢言宋,想到明妃。王安石的《明妃曲二首》就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創作的。

賞析

這首詩描寫王昭君入胡及其在胡中的情況與心情,並委曲深入地刻畫昭君心事,突出其民族大義,塑造了一個可悲且可敬的明妃形象。全詩語言矜煉深雅,纏綿婉麗,藝術手法多樣,風格鮮明獨特。作品命題新穎,遭致紛紛議論,在文學史上產生過廣泛影響。

「明妃初嫁與胡兒,氈車百兩皆胡姬。」兩句寫明妃(王昭君)嫁胡,胡人以氈車百輛相迎。《詩經》上有「之子于歸,百兩(同『輛』)御(迎接)之」的詩句,可見胡人是以迎接王姬之禮來迎明妃。在通常情況下,禮儀之隆重,反映恩義之深厚,為下文「胡(恩)自深」作了伏筆。其中「皆胡姬」三字,又為下文「含情慾說獨無處」作伏筆。

關於明妃對此的反應,詩中寫她「含情慾說獨無處,傳與琵琶心自知」。梅堯臣《依韻和原甫昭君辭》中也說:「情語既不通,豈止腸九回?」他們意思是說明妃與胡人言語也不通,談不上「知心」,所以哀而不樂。

王安石通過在詩中突出一個細節描繪來表現明妃的「哀」情:明妃一面手彈琵琶以「勸胡」飲酒,一面眼「看飛鴻」,心向「塞南」。通過這一細節,巧妙地刻畫了明妃內心的矛盾與痛苦。接著,他又用明妃所彈的琵琶音調,感動得「漢宮侍女暗垂淚,沙上行人卻回首」,聽者被感動到這個地步,則彈者之內心痛苦自不待言。「哀弦」之哀,是從聽者的反應中寫出的。

前面是明妃入胡及其在胡中的情況與心情的描寫;末四句則是進一步加以分析、議論。這四句分為三層:

第一層是「漢恩自淺胡自深」——明妃在漢為禁閉於長門中的宮女,又被當作禮物送去「和番」,所以「漢恩」是「淺」的;胡人對她以「百輛」相迎,「恩」禮相對較「深」。這句講的是事實。

第二層講「人生樂在相知心」,這是講人之常情。如果按此常情,明妃在胡就應該樂而不哀了。然而事實卻不是這樣。

這就接入第三層:明妃在胡不樂而哀,其「哀弦」尚「留至今」,當時之哀可想而知。明妃之心之所以與常情不同,是因為她深明大義,不以個人恩怨得失改變心意,而況胡人也並非「知心」。

四句分三層,中有兩個轉折,有一個矛盾,只有把其中曲折、跳宕理清,才能看出王安石的「用意深」及其「眼孔心胸大」處(方東樹《昭昧詹言》)。南宋初,范沖「對高宗論此詩,直斥為壞人心術,無父無君」(李壁註解中的話,此據《唐宋詩舉要》轉引),完全是沒有懂得此詩。范沖是范祖禹之子,范祖禹是一貫反對新法的人,挾嫌攻擊,更不足據。其實王安石這樣描寫明妃,這樣委曲深入地刻畫明妃心事,用以突出民族大義,恰恰是可以「正人心,厚風俗」的,在當時是針對施宜生、張元之流而發的,對後人也有教育意義。

《明妃曲二首》體現出王安石注意刻畫人物的特點,從描繪人物「意態」,到解剖人物心理,有渲染,有烘托,有細節描寫,相當於是把寫小說的一些手法用入詩中。而在「用筆佈置逆順」及「章法疏密伸縮裁剪」等方面,則又是把韓愈、柳宗元等古文家的技法用來寫詩。這樣,就使詩歌的藝術手法更加多樣化,詩歌的表現能力更強。由於兩者結合得較好,故雖以文為詩,而形象性並不因之減弱,此詩末四句以形象來進行議論,即其明證。王安石既以小說手法與古文筆法來寫詩,讀者也就應以讀小說、讀古文之法來讀它,才能讀懂詩。

相關內容: 王安石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代典籍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