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浪淘沙令·伊呂兩衰翁》:全詞蘊含作者稱讚明君之情

王安石《浪淘沙令·伊呂兩衰翁》:全詞蘊含作者稱讚明君之情

王安石《浪淘沙令·伊呂兩衰翁》:全詞蘊含作者稱讚明君之情

古詩詞問答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省撫州市)人 。中國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改革家。 累贈為太傅、舒王,謚號「文」,世稱王文公。在文學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簡潔峻切,短小精悍,論點鮮明,邏輯嚴密,有很強的說服力,充分發揮了古文的實際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詩「學杜得其瘦硬」,擅長於說理與修辭,晚年詩風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遠韻的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世稱「王荊公體」;其詞寫物詠懷弔古,意境空闊蒼茫,形象淡遠純樸。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王安石的《浪淘沙令·伊呂兩衰翁》,一起來看看吧!

浪淘沙令·伊呂兩衰翁

王安石 〔宋代〕

伊呂兩衰翁,歷遍窮通。一為釣叟一耕傭。若使當時身不遇,老了英雄。

湯武偶相逢,風虎雲龍。興王只在談笑中。直至如今千載後,誰與爭功!

此詞歌詠伊尹和呂尚「歷遍窮通」的人生遭際和名垂千載的豐功偉業,並歎息君臣相遇之難,以抒發作者獲得宋神宗的知遇,在政治上大展宏圖、春風得意的豪邁情懷。全詞通篇敘史論史,實則以史托今,蘊含作者稱讚明君之情,佈局巧妙,令人回味無窮。

起句「伊呂兩衰翁,歷遍窮通」從窮、通兩個方面落筆,寫伊尹、呂尚前後遭際的變化。伊尹,原名摯;尹,是他後來所擔任的官職。傳說他是伊水旁的一個棄嬰,以「伊為氏,曾傭耕於莘(《孟子·萬章》):「伊尹耕於有莘之野。」莘,古國名,其地在今河南開封附近),商湯娶有莘氏之女,他作為陪嫁而隨著歸屬於商,後來得到湯王的重用,才有了作為。呂尚,姜姓,呂氏;名尚,字子牙,號「太公望」。傳說他直到晚年還是困頓不堪,只得垂釣於渭水之濱,一次,恰值周文王出獵,君臣才得遇合,他先輔文王,繼佐武王,終於成就了滅商興周之大業。伊、呂二人的經歷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他們都是先窮而後通,度過了困窘之後才遇到施展抱負的機會的,所以說他們「歷遍窮通」;呂尚顯達的時候,年歲已老了,所以稱作「衰翁」。

封建時代的士人由窮到通,總有一定的偶然因素、僥倖成分,也就是說,能夠由窮到通的畢竟是少數,此並言「伊呂兩衰翁」,伊尹佐湯時年老下否,書無明文,此是連類而及。值得思考的問題是:「若使當時身不遇」。作者頗有自許之意。「若使」即假如。當伊、呂為耕傭、釣叟之時,假如不遇商湯、周文,則英雄終將老死巖壑。伊、呂是值得慶幸的,但更多的士人的命運卻是大可惋惜的,因為那些人沒有被發現、被賞識、被任用機會,他們是「老了」的英雄,亦即被埋沒了的英雄。

下片,「湯武偶相逢」中的「偶」已經點明了「君臣遇合」的偶然性,可是,一旦能夠遇合,那就會出現「風虎雲龍」的局面。《易·乾·文言》:「雲從龍,風從虎,對人作而萬物睹。」意思是說,雲跟隨著龍出現,風跟隨著虎出現,人世間如果出現了聖明的君主,那麼,在談笑之間就輕而易舉地完成了興王道、建國家的大事業。伊、呂有真實的本領,果然能夠做出一番事業來,這樣,才真正稱得起是人才。因這這是問題的實質之所在,所以「興王」一句在全詞中是很有份量的。

結尾,也是對這一句的引申,說伊、呂不僅功蓋當世,至今超越千載,也沒有人能夠與之匹敵。在歌頌伊、呂的不朽功業的背後,伊、呂的遭適明主和建立功業對於王安石來說,無疑是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他從中受到了鼓舞,增強了推行變法的決心和勇氣。

相關內容: 王安石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詩詞問答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