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是在什麼情況下創作的?該如何賞析?

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是在什麼情況下創作的?該如何賞析?

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是在什麼情況下創作的?該如何賞析?

歷史小故事

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書湖陰先生壁

王安石 〔宋代〕

茅簷長掃淨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譯文及註釋

譯文

茅舍庭院由於經常打掃,潔淨得沒有一絲青苔,花木規整成行成壟都是主人親自栽種的。

庭院外一條小河環繞著大片碧綠的禾苗,兩座山峰彷彿要推開門,給主人送上滿山的青翠。

註釋

書:書寫,題詩。湖陰先生:本名楊德逢,隱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今江蘇南京)紫金山時的鄰居。

茅簷:茅屋簷下,這裡指庭院。淨:一說「靜」。

無苔:沒有青苔。

成畦(qi ):成壟成行。

畦:經過修整的一塊塊田地。

護田:這裡指護衛環繞著園田。

排闥(ta):推開門。

闥:小門。

送青來:送來綠色。

賞析

這首詩是題寫在湖陰先生家屋壁上的。詩前兩句寫他家的環境,潔淨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後兩句轉到院外,寫山水對湖陰先生的深情,暗用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動與人相親,正是表現人的高潔。全詩既讚美了主人樸實勤勞,又表達了詩人退休閒居的恬淡心境,從田園山水和與平民交往中領略到無窮的樂趣。

前兩句是庭院之景,乾淨無苔是由於主人的「長掃」,「花木成畦」是由於主人的「自栽」,寫景又寫人。

後兩句寫自然環境之美,水「將綠繞」,山「送青來」,自然山水如此有情,也表現了主人愛好山水的情趣。描寫景物亦以表現人,寫景見人,人於景中,表現了客觀景物的美,又寫出了人的美,頗有一箭雙鵰的感覺。

其次運用映襯和擬人手法。如果說庭院的美是人工創造的美,那麼環境的美是天然施設的美。兩者互相映襯,組成了一幅內與外、人造與天然美結合的完美的境界。特別是後面一聯,把山水擬人化,青山為主人送來秀麗的風光,居然闖門而入,把主人對自然景物的愛和自然景物對主人的愛融和一起,生動地表現了主人愛美的情趣,因而成了傳誦的名句。

「一水」「兩山」被轉化為富於生命感情的親切的形象,而為千古傳誦。但後二句所以廣泛傳誦,主要還在於這樣兩點:

一、擬人和描寫渾然一體,交融無間。「一水護田」加以「繞」字,正見得那小溪曲折生姿,環繞著綠油油的農田,這不恰像一位母親雙手護著小孩的情景嗎?著一「護」字,「繞」的神情明確顯示。至於「送青」之前冠以「排闥」二字,更是神來之筆。它既寫出了山色不只是深翠欲滴,也不只是可掬,而竟似撲向庭院而來!這種描寫給予讀者的美感極為新鮮、生動。它還表明山的距離不遠,就在楊家庭院的門前,所以似乎伸手可及。尤其動人的,是寫出了山勢若奔,彷彿剛從遠方匆匆來到,興奮而熱烈。所有這些都把握住了景物的特徵,而這種種描寫,又都和充分的擬人化結合起來那情調、那筆致,完全像在表現「有朋自遠方來」的情景:情急心切,竟顧不得敲門就闖進庭院送上禮物。二者融合無間,相映生色,既奇崛又自然,既經錘煉又無斧鑿之痕,清新雋永,韻味深長。

二、這兩句詩也與楊德逢的形象吻合。在前聯裡,已可看到一個人品高潔、富於生活情趣的湖陰先生。所居僅為「茅簷」,他不僅「掃」,而且「長掃」(即常掃),以至於「靜無苔」;「花木成畦」,非賴他人,而是親「手自栽」。可見他清靜脫俗,樸實勤勞。這樣一位高士,徜徉於山水之間,當然比別人更能欣賞到它們的美,更感到「一水」「兩山」的親近;詩人想像山水有情,和湖陰先生早已締結了深厚的交誼。詩以「書湖陰先生壁」為題,處處關合,處處照應,由此也可見出詩人思致的綿密。

創作背景

《書湖陰先生壁二首》是王安石題在楊德逢屋壁上的一組詩。楊德逢,別號湖陰先生,是王安石退居金陵時的鄰居和經常往來的朋友。半山園約落成於元豐二年至五年(公元1079年—公元1082年)之間,這首詩應當是元豐前期的作品。本首詩是其中一首。

相關內容: 王安石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歷史小故事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