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子·和盧疏齋西湖》的寫作背景是什麼?

《水仙子·和盧疏齋西湖》的寫作背景是什麼?

《水仙子·和盧疏齋西湖》的寫作背景是什麼?

歷史小故事

【原文】

人初靜,月正明。紗窗外玉梅斜映。

梅花笑人偏弄影,月沉時一般孤零。

【註釋】

玉梅:白梅。

弄影:化用宋·張先《天仙子》詞句「雲破月來花弄影」句意

不達時:不識時務。

【譯文】

人剛剛靜下來,月色正是明亮的時候。白梅花枝斑駁地斜映在紗窗上。梅花偏偏弄影戲笑人,夜深了月亮沉落,庭院裡一樣淒涼孤零的景象。的壯志。

【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漢樂府民歌。樂府民歌是社會下層群眾的歌謠,最基本的藝術特色是它的敘事性,通常反映下層人民生活。中國古代征役頻繁,游宦之風盛行。野有曠夫,室有思婦,文學作品中也出現了大量的思婦懷人詩。這些詩表現了婦女們獨守空閨的悲苦和對行人的思念,大多寫得真畢動人。

這首詩最早見於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沂編的《文選》,歸入「樂府·古辭」。關於詩題的由來,《文選》五臣注說:「長城,秦所築,以備胡者。其下有泉窟,可 以飲馬。徵人路於此而傷悲矣。言天下征役, 軍戎未止,婦人思夫,故作是行。」

該詩的作者問題,歷來有爭議。《文選》李善注云:「此辭不知作者姓名。」《玉台新詠》則以為是漢蔡邕所作。當代也有人從該詩的韻律、聲律的角度分析,及對蔡邕創作情況的觀照,說明該詩的作者與蔡邕並無關係,而是東漢之前即流傳於民間的歌詩。

【作者簡介】

馬致遠,元代雜劇家、散曲家。大都(今北京)人。名不詳,以字行於世。晚號「東籬」,以示效陶淵明之志。與關漢卿、白樸、鄭光祖同稱「元曲四大家」。青年時期熱衷功名,但仕途坎坷。中年中進士,曾任江浙行省官吏,後在大都任工部主事。晚年不滿時政,隱居田園。死後葬於祖塋。早年即參加雜劇創作,從事創作的時間很長,名氣也很大,是「貞元書會」的主要成員,與文士王伯成、李時中,藝人花李郎、紅字李二都有交往,有「曲狀元」之譽。雜劇見於著錄的有15種;散曲集有《東籬樂府》。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歷史小故事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