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一千多年的發展,以壯錦藝術為典型代表的廣西民族織錦藝術已成為我國傳統民間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壯錦在廣西各族人民長期的勞動實踐中,產生豐富而精彩的紋樣,強烈地反映了他們對生活、大自然和民族文化的熱愛和崇敬,滲透著民族文化的樂觀精神,凝聚著人們的美好嚮往,表達出真誠的情感,在滿足生活基本需要的同時,把物質的實用功能與精神需求緊密結合,成為承載民族文化記憶的"活化石"。
壯錦是壯族的優秀文化遺產之一,它不僅可為我國少數民族紡織技藝的研究提供生動的實物材料,還可以為中國乃至世界的紡織史增添活態的例證,對繼承和弘揚民族文化,增強民族自尊心起到積極的作用。
然而,由於歷史和現實等多方面的原因,壯錦面臨著嚴峻的傳承危機,急需搶救和保護。隨著自然經濟結構的潰散,商品經濟和都市文明不斷衝擊古老的民間文化,織錦這門傳統工藝的傳承和發展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過去織錦工藝得到廣泛發展,很大的一個因素是緣於它是不少壯族婦女賴以為生的基本技能。織錦工藝代代相傳,有靈性的織錦手或是特別聰明的姑娘,會把師傅傳給她的一些基本原理,再加上自己對生活的感受,創作揉合在壯錦裡面。
所以壯錦是在不斷地發展、補充和昇華。在今天的商品社會中,織錦技藝已不再需要承載著生存的壓力,只是單純地還原到一種民間工藝的身份,壯錦的意義只是作為一種民族工藝美術品為人們接受。
而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傳承延續大都靠口傳身授,艱難的生存困境使得年輕一代望而卻步,也使得織錦技藝後繼乏人。因此,藝人工匠的個人生存條件,是民間技藝存在的前提。
相關內容: 壯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