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

生肖網站內搜索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

牛魂節又稱牛生日、牛王節、脫軛節,是壯、侗、仫佬、仡佬等民族祭祀牛神的傳統節日。壯族牛魂節又稱脫軛節,在農曆四月初八,流行在桂北龍勝一帶壯族山村。壯族人敬牛、愛牛

霜降節,是紀念反抗外來侵略的女英雄岑玉音的節日,已經有360多年的歷史。明朝末年,安南番王莫多佬親自率領一萬多兵馬犯境,下雷州守關土兵因兵力懸殊節節敗退,朝廷又未給予

歌圩 歌圩盛行於壯族地區。各地圩期不完全一樣,但大體上春秋二季為最盛。春季多於春節後的一段時間,為正月初四或正月初七、二月十九、三月初三、三月十六等等;秋季則多於中

銀飾 壯族的銀飾過去曾經普遍盛行。據民國廿二年(1934)編的《廣西各縣概況》載,百色「女子飾品,有髮箍、簪及指約、手鐲等。」恩降「婦女裝飾,城廂多尚金玉,鄉村則重玉質銀器

三月三 三月三是廣西漢、壯、瑤、苗、侗、仫佬、毛南等民族最隆重的節日,2014年確定為廣西傳統習慣節日並放假兩天。其中「三月三」歌圩普遍流行於壯族地區,其中尤以紅水河、

壯族民歌特別發達。壯族人無論男女,從四五歲的童年時代就開始學唱山歌,父教子,母教女,形成幼年學歌,青年唱歌,老年教歌的傳幫帶習俗。在農村,無論下地種田,上山砍柴,

壯族人愛唱歌,不僅平時唱,家裡唱,而且還有定期舉行的唱山歌會,稱為「歌圩」或「歌節」。歌圩的日期主要在農曆三月初三,但在春節、四月八、中元節、中秋節以及婚嫁、滿月

壯族是一個能歌善唱的民族。壯族人無論男女,從四五歲的童年時代就開始學唱山歌,父教子,母教女,形成幼年學歌,青年唱歌,老年教歌的習俗。在農村,無論下地種田,上山砍柴

壯拳拳種在桂西南源遠流長,據《寧明州志》載:「花山距城五十里,江上峭壁畫有赤色人形,皆裸體,或大或小、或持干戈、或騎馬。而且沿江兩岸崖壁上如此類者多有。」壁畫是二

包小婚:合婚中認為男女無「相剋」之處,就包小婚(訂婚)。男方給女方送「小水禮」,一般送酒7.5公斤、半頭豬、大米77.5公斤、禮銀160元、奶銀66元、兩個長頭土布以及首飾等。訂婚

飲食禮俗是人們在飲食生活中所形成的各種禮節,它是禮最外在的表現形式和嚴格規範下所支配的活動之一。漢代經學大師董仲舒《春秋繁露?天道施》言:「好色而無禮則流,飲食而無

壯族人幾乎每個月都要過節,著名節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節等。壯族最隆重的節日莫過於春節,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節、三月三、清明上墳、八月十五中秋,還有端午、重陽、嘗

農曆三月初三是壯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壯族人稱「窩埠坡」或「窩坡」,原意為到垌外、田間去唱歌,所以也稱「歌圩節」也有稱是為紀念劉三姐,因此也叫「歌仙會」。 相傳古時候,

用天琴伴奏歌唱(山歌或敘事歌)的表演形式,又稱「唱天」。伴奏時換把較少,常以右手食指彈撥雙弦,左手只按一弦,從而產生合音效果。由一人獨唱、一人伴奏或一人自彈自唱的稱

壯族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民族,種植水稻、玉米、豆類、薯類、瓜類等,飼養豬、牛、羊、雞、鴨、鵝,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他們接觸和認識了各種可食用的野生植物和動物,故風味美

畫面臨江,崖壁明顯內斜。畫面長約172米,距江面最高約90餘米,底部高出江面30米,距離山腳一級階地3~10米不等。繪畫顏料是赭紅色的赤鐵礦粉,用動物脂肪稀釋調勻,用草把或鳥羽

壯族婦女擅長紡織和刺繡,所織的壯布和壯錦,均以圖案精美和色彩艷麗著稱,還有風 格別緻的「蠟染」也為人們所稱道。在服飾上男子與漢族無多大區別,,女子則多姿多采,特別喜歡

壯族實行一夫一妻的氏族外婚,同姓不同宗可以通婚。過去盛行媒妁之言、父母包辦,早婚現象很普遍,一般十三、四歲即由父母包辦訂婚。訂婚由媒人把奶銀錢、酒菜及孝敬女方父母

壯族是個重禮好客的民族,去過壯家村寨的朋友一定難忘其經歷。究其根源,可能跟壯族「以客為尊」的思想有關。壯族人通常會認為「來客」是吉祥的象徵,客人來就是吉祥到了的徵

壯族的歷史悠久,有著豐富多彩的傳統民族祭祀與節日文化活動。由於生活地域和早期鐵質農耕技術和器具傳入的影響,壯族以捕魚為生的早期生活方式很快地轉入了以稻作為主的農耕

生肖網相關鏈接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今日熱點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