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在田陽縣敢壯山一帶出了一個很有名的神童,他的名字叫農才。
有一年,皇帝要在田陽一帶舉行一次地方會考。那時候,朝廷有一項規定,每三五年在一些比較有名的縣進行會考,以選拔那些有才學但又窮困的人才。皇帝聽說,田陽縣曾是布洛陀的故鄉,布洛陀是壯族人的始祖,遠古時就曾以「智慧過人」而聞名。皇帝起初不服氣,認為南方是「蠻夷」之地,那裡的人沒有什麼智慧可言。但又想,那裡畢竟也是中國的疆土,何不到那裡設一考場,順便見識一下布洛陀後代們智慧,再者也觀賞一下南方的風光。
南方雖然氣候炎熱,但果樹成林,稻穀飄香,牛羊成群,皇帝坐在龍車上欣賞一路的美景,心裡好不愉快,並愛上了南方這塊神奇的土地。考場是設在一片碧綠的草地上,偌大的草地放著81張桌椅,上面寫著考生的名字,皇帝以及考官坐在對面。農才雖然是敢壯山一帶最有名的神童,但年紀太小,只有10歲,所以只能排在最末位。
考試時間從午時(即上午11時左右)開始,早等得不耐煩的考生魚貫而入。考生均是來自全國各地的佼佼者。有的頭髮花白,少說也有60歲,看架勢必定是滿腹經倫的飽學之士;有的是而立之年,躊躇滿志。鮮有十幾二十歲的弱冠少年,更別說10歲的兒童了。待考生坐定。考官即在每位考生面前擺設一張碟子,碟內放一張煎餅,一條大蒜。
發完後,考官即不聲不響地走了。考生們面面相覷,也不出一考題。考生們左顧右盼,有的早已飢腸轆轆,但面對著前面的煎餅一動也不敢動;有的被日頭曬得頭昏眼花,汗流浹背,考官們則端坐在遮陽棚下,慢慢品茶,觀看考生的動靜。
農才是坐在最末一個椅子上,開始見發下煎餅和大蒜,就覺得好笑,難道要考很多題目嗎?連午飯都備下了。但是一個時辰過後,還未見考官有何動靜。他兩隻小眼一轉,即刻會意。於是抓起煎餅大嚼起來,同時又把大蒜當作佐料也吃得一乾二淨。全體考生望著他正驚愕之際,考場的鑼聲卻響了起來,考官大聲宣佈:「第一道題,農才獲頭名。」原來,這是一道啞題,即「吃了再乍(蒜)」之意,誰也不會想到,農才這一「吃」即中。
第二道題是每人發給一張16開的宣紙,要求在有限的白紙上面寫1000人字即為完題。只見考生們各使出渾身解數,把字寫成如螞蟻般大小,以求寫夠1000個字。農才看著這般大小的紙,心想,就是寫出比螞蟻還小的字,也裝不下1000個字呀。他小眼一轉,又想出了答案,於是大筆一揮,書寫了9個大字,不慌不忙地交給了考官。考官看完他的答案後,即時宣佈第二道題考畢。眾考生們大都不信,這麼快就寫完了1000個字不成?只見考官大聲說道:「此題並非比寫字,而是考諸位的智才。你們想想,這張有限的16開紙中怎麼寫盡1000個字嗎那答案是什麼呢?那就是農才考生所寫的『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答案就這麼簡單。」眾考生聽後又是一陣愕然,皆想,如此簡單的答案,我怎麼想不起呢。
最後一道考題,說是容易,但也不易做到。一棵柚子樹上,掛著一面銅鼓,鼓面朝天,要求考生擊鼓三下,但又不能爬樹。要想擊響離地4米的銅鼓,對一群文弱書生來說,也真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難題。
年紀大的,只能望鼓興歎,年輕輕的只恨平時苦讀時少修一門輕功,雖然拚命跳躍,但哪裡摸到銅鼓分毫?80個考生沒有哪位能擊鼓一下。最後,輪到農才出場了。
只見他先摘一個柚子,用一小節木頭穿透其中。然後從草叢中拉出一條七、八米長的野涼薯籐,一頭繫在柚子果的木頭上,一頭抓在自己手中。兩手將柚果往上一拋,那果飛過橫在銅鼓的木桿上,猶如一發炮彈,重重地擊在銅鼓上。農才再把野籐往下拉,然後一鬆手,柚子又重重地砸在銅鼓上。如是三下「轟、轟、轟」銅鼓巨響迴盪在考場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