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族牧民對自己的「阿吾勒」是牧民遊牧村落的意思。但是這個「村落」不是隨便可以落戶的,只有血緣關係最親密的人家才能成為成員,一般十幾戶到二十多戶人家集居在一起。由於牧民常年流動,村落也不完全固定,所以只要大家集居在一起的地方,就稱之為「阿吾勒」。實際上,阿吾勒是哈薩克族最細小的社會組織。哈薩克人注重部落和氏族,同族相見,都要問及部落和祖源,如果說不上,則被認為是孤兒而受冷落。所以哈薩克人要最少牢記自己七代祖先的名字。每個父母也把給子女講述祖源譜系作為一項重要責任。在「阿肯」彈唱比賽中,有的「阿肯」專問對方的祖源姓名,直問到對方答不上來而取勝。令人驚奇的是有的「阿肯」一口氣可以說出自己30多代祖輩的名字,這真令人佩服。
「阿吾勒」是氏族最基層的組織形式,再高一級的叫「阿塔」。「阿塔」是由七代以下的幾個阿吾勒組成的組織形式的稱謂。「阿塔」高於「阿吾勒」的血緣社會組織,一般都是同祖的部落組成。每七代要分化出新的「阿塔」,再由「阿塔」組合成「烏露」,「烏露」又組合為「阿洛斯」。「阿洛斯」是高一級的組織,再高就成了聯盟。社會組織形式越高,其血緣關係越遠,反則社會組織形式越低,血緣關係越近,關係也就十分密切。這種氏族血緣關係聯合體的形成,是由特定的生產方式和生產環境產生的,以適應遊牧生活的需要。在舊社會,這種初級管理體制,也是一種軍事組織的形式。
由於「阿吾勒」是親密血緣關係的組合體,所以大家團結的十分緊密。無論誰家有了困難,大家都會主動去幫助。在搭氈房、擀氈子、打羊毛、剪羊毛、剪馬鬃、抓山羊絨、小畜藥浴等勞動中,男女老少齊出動,共同完成。每個「阿吾勒」都有一個頭目,哈薩克人稱之為
「阿吾勒巴斯」,「巴斯」是「頭兒」的意思。這個「巴斯」一般由「阿吾勒」中的一位德高望重、經歷豐富的長輩擔任。牧民的搬遷時間、地點、搬遷順序都由「巴斯」來安排。由於有了阿吾勒這種組織形式,大家相互照應,並相互監督一些違約違章的事情。對喪失勞動力的老人和孤兒都要照顧和收養。所以在哈薩克族中沒有乞丐,如果哪個部落和氏族出現了乞丐,那是整個部落和氏族的恥辱,並受到輿論的譴責。如果出了英雄、模範和先進人物,同樣要受到部落、氏族的愛戴和尊重。
相關內容: 哈薩克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