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晉朝著名詩人陶淵明最後是怎麼死的

解析晉朝著名詩人陶淵明最後是怎麼死的

解析晉朝著名詩人陶淵明最後是怎麼死的

詩壇

陶淵明是在飢餓病痛中去世的。晚年生活貧困,夏季挨餓,冬季受冷,年邁的身體經受不住這等折磨,被疾病纏身。病重之際還為自己寫下《擬輓歌辭》,以示自己看淡了生死之命。不久就病死了。

陶淵明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毅然辭官回歸田園生活。回到了家鄉,陶淵明與妻子翟氏一直過著自耕自給的安適生活。剛回到家鄉是,兩人生活還算富餘,悠然自在,還在屋子旁種了大片大片的菊花。陶淵明每日坐在成片的菊花旁,欣賞著菊花的綻放,喝著小酒,再昏昏然沉睡去。「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就是他的生活寫照。

好景不長,陶淵明居住的地方發生了失火事件,家裡被燒得一塌糊塗。陶淵明只好拖家帶口遷移到栗裡。因原先的家產都被燒盡了,陶淵明在栗裡生活得十分困難,只能靠種田勉強度日。遇到豐收季節還好,一家人可以吃飽喝足;遇到水旱災害,收入減半甚至顆粒無收,這一年就只能喝西北風了。

陶淵明淪落到如此境地,好友勸他重返仕途,陶淵明寧死不肯。隨著年紀的增長,陶淵明無力耕種,生活愈加的困難。有些朋友看他可憐,就送錢救濟他。家裡實在揭不開鍋的時候,他也會上門去借錢。這樣貧困的日子讓他飢寒交迫,疾病纏身,幾度躺在床上起不了身。不久,就染上了重病。

427年,陶淵明病死在家中。死後安葬在陶家墓地。

關於陶淵明的散文有哪些

陶淵明的散文創作文風獨特,是我國歷史上文苑上獨樹一幟的標桿,奠基了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陶淵明的散文代表作有《五柳先生傳》及《桃花源記》,這兩篇是最能體現陶淵明的性情和思想的作品。

陶淵明

《五柳先生傳》的寫作形式是採用正史記傳體,用簡單平淡的筆觸著重描寫生活中的情趣,對於平時的生活事跡只是寥寥幾筆。如此寫法將五柳先生不同流合污的性格、形象勾勒的面面俱到,塑造了一個怡然自得、安樂知足的隱士形象。這個散文的風格情懷具有記敘的特點,是陶淵明創立的。

《桃花源記》描寫了一個美好的世界,裡面的人充滿純真和善良。他們靠著自己的勞動來獲得幸福,簡簡單單,沒有勾心鬥角。這個美好的「世界」體現了作者對於理想社會的追求,強調陶淵明理想境界的獨特性。陶淵明嚮往與追求舒適平和的生活,不再僅限於對自身的考慮,更多的是為廣大百姓和社會著想。儘管「桃花源」只是個虛擬的世界,但是這個理想卻是十分難得的,表現了陶淵明由己及人的過程和昇華。

陶淵明散文的語言簡單乾淨、充滿真摯之情,描寫的人物形象生動有趣,從側面表述了自己的理想情感和追求。此類散文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獨具一格。陶淵明散文的出現打破了當時駢文盛行的格局,魏晉南北朝的文學風格開始從單一走向多元化。

陶淵明《時運》賞析

《時運》是陶淵明在晉安帝元興年著作的一首詩。這首詩一共分為四個章節,讚美了春天美好的景象及萬物復甦的大自然,詩人陶醉於大自然中,不僅淨化了心靈、開闊了心胸,還在大自然的陶冶中提升了人格。

陶淵明

《時運》詩的大意講述的是,在暮春萬物復甦的時節,詩人一個人外出郊遊,孤單形影。愜意的欣賞著自然中的美景,心情開懷,但只有影子跟自己作伴,不免覺得傷感。前面兩個章節描述的是歡欣之情,後兩章敘述的是傷感之意。

陶淵明熱愛田園生活,熱愛大自然了,大自然的一切美景都讓他欣喜。隨風而擺的禾苗、秀麗壯美的山峰、自由飛翔的鳥兒……看著此情此景,陶淵明陷入了茫茫的遐想中。人生本來就是如此容易滿足,為何還要去追逐不屬於自身的榮利。於是舉杯而飲,自醉自意、自得其樂。

漢魏之後,四言詩已經漸漸消退,隨之興起的是五言詩。但是五言詩的語言節奏結構單調乏味,作詩時還要考慮其節律的完整,常加入無實際意義的語詞,全文讀起來拖沓累贅,不夠簡練。陶淵明著作《時運》時,並沒有跟隨興起之風采用五言詩,而是有意的選擇節奏簡單、語言平穩簡練的四言詩為主題。《時運》在著作中就以《詩經》的四言體格式為模板,詩歌的題目取自第一句詩的「時運」二字,題目下面還有開序,以此開門見山點明全詩宗旨。《時運》與《詩經》相比較,前者的效果、意蘊更勝一籌。

  雜詩十二首其二陶淵明介紹

《雜詩十二首其二》是由陶淵明所寫的十二首《雜詩》中的其中一首,十二首《雜詩》都抒發了作者陶淵明對人生短暫無常的感慨以及志向難以實現的苦悶之情,而這首雜詩則描寫了陶淵明長夜漫漫卻難以入睡的狀態,借此抒發時間飛快而逝,但是自己的濟世志向卻難以實現的悲哀之情,以及表達了世間有人無數卻找不到知己的寂寞之感。

陶淵明

整首詩的前四句「白日淪西阿,素月出東嶺。遙遙萬里輝,蕩蕩空中景」描繪了一幅日出月落後,夜空無數繁星閃耀的無限壯觀、光明美麗的景象,體現了陶淵明光明寬廣的胸襟,也能從這四句中看到陶淵明的筆力水平極佳。後四句「風來入房戶,夜中枕席冷。氣變悟時易,不眠知夕永」表現了陶淵明由特定的氣候變化聯想到一年四季的交替,由夜不能寐感悟到黑夜的漫長而深深的悲哀之情。後兩句「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抒發了陶淵明滿腔悲懷卻得不到傾訴,沒有可以交流談心的知音的孤獨寂寞。後面幾句詩同樣也表現了陶淵明對是個飛逝的感慨與壯志難酬的悲哀。

總的來說,陶淵明的這首雜詩寓情於景借日落月升等自然景象與氣候變化的自然規律表達自己對人生無常、時光飛逝的感慨以及濟世志向得不到施展的苦悶與悲哀。從《雜詩十二首其二》這首詩中,也能看出陶淵明無比光明的志士情懷。

著名詩人陶淵明是哪個朝代的

陶淵明是哪個朝代的?陶淵明是我國東晉時期的著名詩人,要是問起陶淵明是哪個朝代的,一般的回答是東晉,雖然他生存的年代是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陶淵明又叫做陶潛,他的字是元亮,他為自己取的號是「五柳先生」。

陶淵明畫像

陶淵明的早年生活比較貧苦,雖然父親還算有錢,但是在父親死後便家道中落,之後一直在為了生計奔波。陶淵明在二十歲的時候開始了自己的仕途,但是在他的官宦生涯中,陶淵明一直走走停停,經常辭職回家一段時間,再復出。這可能和他性格中的儒道兩家的思想有關。陶淵明自幼喜愛讀書,儒學經典與道家珍藏他都喜歡看,因此他的思想中也有著揮之不去的儒道兩家的痕跡。既想為官一方,又想回家隱居,因此他的仕途也一直是走走停停的。

直到在公元405年,陶淵明擔任了彭澤令的官職之後,終於將對官場的失望轉換到實際行動之中,僅僅接過官職八十多天,陶淵明便辭職不幹了,之後也再沒有擔任過任何官職。所有末代的朝廷都是十分黑暗的,陶淵明便是看穿了這種黑暗,明白體制內的人們早已腐朽得不可救藥,他不願也像這些人一樣隨波逐流,他不願為了五斗米而低下自己高貴的頭顱。

在陶淵明的隱居期間,有許多人勸他出世做官,但都被他一一拒絕了,這個時候的陶淵明已經看清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於是做下的決定便再也不隨意更改。後人談起陶淵明,多是以高潔、隱逸之詞形容,這也是他自身所追求的境界。

陶淵明被貶的原因是什麼

在陶淵明任職期間,做過許多大大小小的官職,因為人正直接受不了官場上的黑暗,屢次被貶辭官歸家。陶淵明最後一次擔任官職彭澤縣令時,不滿督郵劉雲的貪賄收污之風,最終被貶回家中,不再出仕。

陶淵明被貶

陶淵明為人正直有氣節,受外祖父的影響,自小有著救濟蒼生的宏偉之志。從二十歲開始,陶淵明就開始了他的宦官生涯,走向救濟蒼生的道路。在這條道路上,陶淵明擔任過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和彭澤縣令等官職,為了生活計謀更是擔任過許多小官小職。這條道路且長且踞,挫折一路不斷,功名成就終能成否?

陶淵明對灰暗的官場失望之極,不堪重任屢次被貶歸家。直至義熙元年,在朋友的勸說下,陶淵明最後一次回歸仕途。在職三個月期間,正巧正巧碰到潯陽郡派遣督郵到陶淵明任職的地方檢察公務。派遣的督郵劉雲是個十分凶神惡煞之人,其貪婪可惡之名方圓百里內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美曰其名是檢察公務,實際上是過來接受賄賂貪污的。如果不賄賂他,他就栽贓陷害。陶淵明看不慣此作風,在迎接督郵劉雲時沒有奉承賄賂,守著「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氣節毅然離去。劉雲為此懷恨在心,就栽贓陷害陶淵明,陶淵明因此被貶。

陶淵明雖然被冤枉,但他並不在意,他最失望的莫過於心死了。陶淵明被貶之後,他才明白原來自己的追求抱負不過是一場空,還不如歸隱田園生活過得瀟灑自在。

相關內容: 陶淵明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詩壇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