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靈運是個怎麼樣的人?他憑什麼瞧不起陶淵明?

謝靈運是個怎麼樣的人?他憑什麼瞧不起陶淵明?

謝靈運是個怎麼樣的人?他憑什麼瞧不起陶淵明?

歷史小知識

謝靈運是個怎麼樣的人?他憑什麼瞧不起陶淵明?今天本站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謝靈運是南北朝時期詩人、佛學家還有旅行家。謝靈運一生致力於創作山水詩,而且多數山水詩都是在他旅遊的過程中寫下。其實古人想出一趟遠門並不是一件很方面的事情,但謝靈運卻願意把自己大部分的時間都放在旅遊上,他一生淡泊名利,只追求自己精神上的享樂和滿足。不過作為文人,謝靈運也有清高的一面,他就不怎麼看得起陶淵明。這次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下謝靈運,一起來瞭解下吧。

古往今來,文人都有自視甚高的通病,往往或有意、或無意間說些狂妄話。這種時候,聽眾只管呵呵一笑,不必當真。

歷史上狂妄的文人數不勝數,最狂妄的當屬南朝詩人謝靈運(385~433)。謝是中國山水詩派的開創者,但真正令他名揚天下的,是其曾經說過的一句大話——「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鬥,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曹子建就是曹操之子曹植,雖說才華橫溢,但一人「獨得八斗」似嫌過譽。與謝靈運同時代,與其名氣才情旗鼓相當的田園詩派創始人陶淵明(372~427),至少也得佔據一席之地才是。

謝靈運這樣講,既有曹植本身詩名遠揚的原因,也有曹植是魏武之子,出身高貴的一面;無視陶淵明,則不是簡單的文人相輕,而是因為陶不過是「采菊東籬下」的一介隱士罷了。

一般講來,山水派詩人大多不差錢,田園派詩人則大多數是需要接濟的低保戶。

謝靈運太有資格瞧不起陶淵明瞭。

謝氏乃江南大族,他的爺爺謝玄曾任車騎大將軍,歷史上著名以少勝多的戰役淝水之戰,當時謝玄曾披堅執銳衝鋒陷陣,他的叔父謝安則運籌帷幄坐鎮指揮。

力保東晉半壁江山不失,謝家對司馬氏有再造之功。

謝靈運雖沒有乃祖的功業,卻也不同凡俗,據《宋書》記載:「靈運少好學,博覽群書;文章之美,江左莫逮。」

江左第一,實際上就等於是整個時代文壇執牛耳者了。

年少多金、又有才,謝靈運說自己「得一斗」,並非完全是自吹自擂。

謝靈運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生下來就襲封康樂公,食邑兩千戶。謝靈運繼承了家族傳統以天下為己任,自信的認為自己「才能宜參權要」,先後入幕劉毅、親近廬陵王劉義真,結果兩次的選擇都偏離了權力中心。

劉裕代晉,一朝天子一朝臣,謝靈運自公爵降為侯,食邑也變成了五百戶。

等到少帝繼位,謝靈運更是被打發到了地方,任永嘉太守。人到中年的他開始頹廢消沉,不理政務,每天只知道遊山玩水,史稱「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歷諸縣,動輒旬朔,民間訴訟,不復關懷。」

謝靈運為官一任,不是琢磨著造福一方,而是乾脆不作為,只知道遊山玩水。攤上這麼一個父母官,永嘉的老百姓算是倒了霉。不過,文學史上因此多了一位後人景仰的山水派詩祖。這不知道是不幸呢還是萬幸呢。

好在不久,新君宋文帝就將謝召回了京師,征為秘書監,命其修《晉書》。謝靈運修史,屬於文化人辦文化事,文帝此舉可謂識人。

可是謝靈運散漫慣了,沒干幾天就借病辭職,隱居會䅲始寧縣。拿著豐厚的退休金,從此將遊玩、寫山水詩當作了職業。不是「穿池植援,種竹樹果」,就是「鑿山浚湖」,每日樂此不疲。

也正是這個時候,謝靈運的創作到達了高峰期,寫春景的如「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秋景:「曉窗楓葉丹,夕曛嵐氣陰」;寒冬景象:「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

史稱,「每有一詩至都邑,貴賤莫不競寫,宿昔之間,士庶皆遍。遠近欽慕,名動京師。」

後來,謝靈運又起復出任臨川內史,可是他依然故我,見他實在太不像話,上司就去約束他,哪知道謝靈運乾脆揭竿而起,走上了造反的不歸路。

俗話說「秀才造反十年不成」,詩人造反也是如此,很快謝靈運就被抓捕歸案,移交司法機關被判處死刑。

文帝惜才(謝靈運母親劉氏是王羲之的外甥女,因此謝精通書畫,其詩、書被文帝稱為「二寶」),免其不死,把他流放到了廣州。即便如此,謝靈運仍不安生,最終被讒難逃誅戮,死時年僅四十九歲。

謝靈運短短的一生歷三朝七帝,所處的時代混亂黑暗,朝政腐敗。他始終掙扎在仕隱之間飽受煎熬,而立之年即罹患消渴症(糖尿病),苦不堪言。仕途的不順,加上學年忍受病痛的折磨,生性敏感的謝靈運對生命短暫、時光荏苒比尋常人更容易感知,遊山玩水遁跡山林,也是希望得到解脫、自我麻醉罷了。

從他的代表詩作《登江中孤嶼》中,就可以看得出他慕道求仙的蛛絲馬跡:

江南倦歷覽,江北曠周旋。懷新道轉迴,尋異景不延。亂流趨正覺,孤嶼媚中川。雲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表靈物莫賞,蘊真誰為傳?想像昆山姿,緬邈區中緣。始信安期術,得盡養生年。

安期,即傳說中的仙人安期生,秦始皇與漢武帝都曾經派人尋訪過,向他討教過長生不老之術。這首詩做於永嘉太守任上(423),這個時候的謝靈運已經心下嚮往恬淡退隱、逍遙自在的隱逸生活了。

政治上不得意的謝靈運,寄情山水之餘開創的山水詩一派不但在當時獨樹一幟開出了絢爛的花,更在數百年的盛唐輝煌再現結出了碩果。

從初唐詩人的模仿,到盛唐詩人的創新,山水詩的鼻祖謝靈運也成了唐人格外推崇的一代宗師。

從初唐的王勃、盧照鄰、陳子昂、宋之問,再到盛唐的王維、孟浩然,無不受謝靈運詩風影響,大量優秀的山水詩作湧現。

山水詩作爆裂式增長,至盛唐時隱隱然發展形成了不同風格的流派。與「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王維的「清」(如《山居秋瞑》),孟浩然的「淡」(如《宿建德江》)不同,盛唐詩壇翹楚李白杜甫二人的山水詩風格則為「雄奇」(杜甫代表作《望岳》)。

真正繼承發揚謝靈運山水詩作風格的集大成者,無疑是詩仙李白。

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至陰至柔的水,在李白的筆下極富陽剛之氣,充分體現了李白山水詩中「雄」的特點。

代表了李白山水詩最高水平的則當屬《夢遊天姥吟留別》,這也是詩仙李白向詩壇前輩謝靈運致敬之作: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台。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李白之所以被稱為詩仙,正是因為其傳世詩作中有近百首與道教神仙信仰有關,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最能體現詩仙創作風格的,就是這首《夢遊天姥吟留別》了。

李白(701~762)為實現人生理想,一生奔波輾轉曾三進長安尋找仕進機會,悲催的是,其仕途加起來也不過短短的三年,其它時候不是在歸隱,就是在求仙問道的雲遊途中。

李白一生與盛唐著名道士吳筠、司馬承禎多有交往,司馬承禎曾稱其「有仙風道骨,可與神遊八極之表」。

天寶三年(744),翰林學士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體面的離開了長安。仕途無望的李白索性前往泰山考取了道菉,正式成為了一個道教信徒。從此,李白更加的縱情山水,三山五嶽的漫遊,過著求仙訪道的生活。

在聽到越人描述的天姥山風景後,身不能至心嚮往之,夢中即往吳越之地遊目騁懷一番。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這幾句詩中,「謝公」接連出現了兩次。這並非偶然,而是李白有意為之。歷史上,謝靈運與天姥山還有一段不得不說的故事:據《宋書》記載,謝靈運「嘗自始寧南山伐木開徑,直至臨海,從者數百人。」由於工程浩大,折騰的動靜不小,當地太守誤以為是來了一夥山賊,得知是謝靈運修登山的路,這才明白是虛驚一場。

李白來到剡溪時,謝靈運曾經住過的屋子還在,穿上謝靈運登山的木屐,沿著謝修的山路拾階而上。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大約是說李白回憶起從前,在經歷了坎坷與險阻後(天台四萬八千丈),李白終於得到唐玄宗召見,被授予翰林待詔之職。從一介草民到皇帝身邊人,這真的是「平步青雲」。

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台。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這一段說的是李白甫入官場,如墜雲裡霧裡搞不明白狀況,完全迷失了自我。訇然中開的仙府,何似在人間的亭台樓閣,仙人們乘著鸞車,紛紛列隊迎接他的到來。

然而好景不長,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詩人從最美的夢境中驚醒,這才知道是南柯一夢,富貴榮華對於他來說,只是過眼雲煙罷了。

賜金放還,李白象喪家犬一樣的離開了權力中心,長安雖好、居大不易。孤單落寂,與曾經的繁華喧囂,二者何啻天壤之別。現實令他猛省——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李白終於明白,刻意追尋的一切都是浮雲,與其自取其辱,不如瀟灑的離開。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所謂的成功,不過是奴顏婢膝的媚事權貴,與其不開心的活著,還不如做個冷眼旁觀的方外人。

詩名為《夢遊》,其實為寄情於山水的寫實。詩中的洞天、神仙、金銀台、霓衣風馬這些意象雖然都與道家神仙有關,仔細想來,不過是詩人在傾訴對王公權貴階層奢侈的憤慨罷了。

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在被賜金放還的最初,一時還是無法接受現實的,這首《夢遊天姥吟留別》就是這種焦慮、渴望、矛盾、憤慨、理想幻滅心態的真實反映。

這首詩,另有一個詩名為《別東魯諸公》。「蘭在谷底人不鋤,雲在高天自卷舒」,走出過往,才能活出真我,李白這是要和從前的自己說再見的節奏。

李白與謝靈運二人同病相憐,都是一生命運多舛,同樣在政治上受挫後轉而寄情山水,嚮往逍遙自在的神仙生活,渴望長生,希望得道成仙。所以如此,完全是對現實失望後的自我麻醉與解脫之道。

任何過度的解讀,都是誤導。

相關內容: 謝靈運陶淵明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歷史小知識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