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叔詹,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本站小編為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跡。
《孫子兵法》這本書,主要講訴的就是一個謀略,但這個謀略並不是跟《三十六計》中的計謀一樣,而是通過其他的方式來慢慢的尋找機會,或者給敵方一個虛假的信息,讓其分辨不出來真假,導致不敢貿然進攻。在孫子說的第六篇當中,講的就是一個虛虛實實的作戰方法,主要的目的是為了迷惑對手,以此來牽制住敵方,隨後我方在從中找到一個合適的機會,去攻打敵方,或者說讓敵方自己撤退。只有達到這樣的目的,那麼你就成功了,且自己並不會損耗多麼大的兵力,還為自己保存好了實力。
在原文中就有這麼一段話:「故形人而我無形,則我專而敵分。我專為一,敵分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則我眾而敵寡;能以眾擊寡者,則吾之所與戰者,約矣。吾所與戰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則敵所備者多;敵所備者多,則吾之所與戰者,寡矣。」這段話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一下,那就是在作戰中,敵方是暴露出來的,而我方是隱蔽狀態的,這樣子我方的軍力就可以集中起來,而敵方不知道我方在哪裡,只能把兵力分散在各大要點。就形成了我方為一敵方為十一個我眾敵寡的情形。這樣子我就可以以眾多的軍隊去攻打敵方小的軍隊,就能輕而易舉的先取得小部分勝利了。且敵軍不知道我方想攻擊哪個部分,肯定會分兵防備,一旦敵方分兵防備了,那麼以我方交戰的軍隊就會兵力不足。
在此處孫子就很明顯的有指出來,在作戰中虛實的重要性了,重要的就是一定要在戰爭中很好地隱藏自己,且要使得敵人暴露在自己眼前。還要記住在戰爭中一定要盡最大節能讓兵力集中在一個地方官,這樣相對敵方分散的兵力,我們就可以集中力量快速消滅敵人。另外在戰爭中一定要虛中帶實,實中帶虛,這樣子敵方就不知道我們的真正實力了,也不知道我方的要害之處,從而在態勢上和戰略上迫使敵人不敢輕舉妄動。
在春秋時期,楚國的令尹公子元,在自己的哥哥楚文王去世後就想霸佔的嫂子。就用了各種辦法來討好文夫人,但文夫人卻無動於衷。於是就想建功立業來或得夫人的歡心。之後就在公元前666年的時候,公子元就率兵前去攻打鄭國了。楚國的勢力很強大,直逼鄭國國都。危在旦夕的鄭國就跟自己的這些大臣來商議對策,這時候的上卿叔詹就說:「公子元伐鄭,無法是為了討好文夫人罷了,我有一計,可退楚軍。」於是就在城內做了安排,讓自己的士兵全部埋伏了起來,不讓敵人看見一兵一卒,也不准露出一絲的慌亂之色。還大開城門,擺出完全不設防的樣子。
當楚軍到達鄭國國都城下的時候,見到這種情況心中就產生了懷疑,莫非城中有埋伏,引誘我中計?於是公子元就下令先原地整頓,觀察一下情形在說,之後就到城外的高領出眺望,發現城內確實空虛,但自己又好像看見了鄭國的甲士。公子元就認為有詐,千萬不可貿然進攻,就先派人進入了城內探個虛實。這時候齊國就接到了鄭國的求援信。隨後就聯合魯、齊一起前去救鄭國。當公子元知道這個消息後,知道自己打不過三國的兵,所以還是先撤為妙。
公子元害怕鄭國會出城追擊,於是之久在深夜的時候命令部隊不准發出一絲聲音連夜撤退了,且營寨都沒有拆,自己的旗幟還在迎風飄揚。第二天清晨的時候叔詹就說:楚軍已經撤退了眾人心中不免產生了疑問,敵軍的旗幟都還在怎麼能說是撤軍了呢。叔詹就回答道,如果營地內有人的話,怎麼會有那麼多的飛鳥在盤踞在那呢。說明公子元也用了空城計騙了我,急忙撤兵了。
通過這個戰例我們就可以看出,叔詹這個計謀正是使用了虛虛實實的作戰篇,讓敵人不知道我方的一個戰略部署,你就不貿然的進攻,且我私下裡就去搬救兵。這樣一來你要是攻打我的話勝率還是我這邊大於你。所以我們經常也會在生活當中碰到一些這樣的事情,就是一件事情你不清楚去怎麼做的時候,你就不敢輕易貿然的去嘗試。就跟創業一樣,肯定是先自己去瞭解好,我要做什麼,我做了之後下一步該怎麼去處理,都是要經過自己去瞭解的。不可能會說我就先開個公司在這,做什麼東西等開了起來再說。在我們現在的思想上這個不可能的,因為一旦這樣做對於自己的損失就會特別的大。
相關內容: 孫子兵法 、